首页

浙江名人

张路 [公元1919年-1977年]

时间:2020-08-24 绍兴浏览量:277

张路(1919-1977),原名张学廉。浙江省上虞县人。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址虞县中学任教,后又在浙江省 学校任音乐教员。1945年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科,1947年又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绘画科。1948年先后在上海立北中学、浙江绍兴中学任美术教员和小报,这时期发表不少连环画和剪纸作品。1949年,上海解放后,编写《怎样画漫画》和《怎样刻剪纸》等书,为新中国美术知识普及与传播做出了贡献。1950年,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室,并在工作之余从事木刻创作。1957年,木刻组画《西游记》发表后,引起美术界重视。组画《西游记》以其形象优美,构图严谨别致,黑白对比巧妙而富于节奏变化,刀法流动娴熟而富于韵律,整体浑然而裁汰有致,成为建国初期名冠一时之佳作。
1958年张路被错划为 。1959年下放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劳动,后任《北大荒》杂志和《北大荒画报》。北大荒生气勃勃的创业生活,使他在艺术上有新的崛起,他同解放军美术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木刻作品逐渐凝聚成“北大荒”画派。张路是北大荒版画的早期作者和创始人之一。其作品既有与其他作者相同之处,亦有另辟蹊径、卓然而立之处,画风秀丽质朴并追求装饰趣味。这在当时视形式美的追求为异端的艺术气氛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早期套色木刻《满网》、《晨曦》、《小鸭》等14件作品参加了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牡丹江农垦局在北京举办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早春》、《雨后》、《找缝插针》等12件作品,参加了1961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牡丹江农垦局联合主办的《牡丹江垦区版画画展》。其中《早春》、《雨后》、《满网》、《找缝插针》等6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牡丹江垦区版画展览》还在越南河内(1962)、朝鲜平壤(1963)展出过。
1962年2月,张路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北大荒版画4人赴新疆写生团旅行新疆,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再次激发他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一批具有西北风情的版画作品:《颂歌》、《花帽市场》、《小羊》、《野水无桥马带渡》等,并参加了在哈尔滨和北京举行的“晁楣、张禛麒、杜鸿年、张路旅行新疆版画展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个画展的专集:《黑龙江版画——旅行新疆作品选》。
1962年11月,张路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水从天上来》、《山庄》、《午休》等。作品曾参加“东北农垦总局美术作品展览”(1963)、“黑龙江、四川、广东版画展”(1963)、“第五届全国版画展”(1963)、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1964)、“中日版画交流展”(1964)、“中国现代版画展”(1964香港)等多项展览。
“文革”期间,痛遭劫难,致使艺术生命停止近10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但这并没能泯灭他的艺术创作热情,一如既往,默默地伏案操刀刻画。1975年后,开始艺术道路上的最后冲刺,找来一堆堆小梨木板,夜以继日地操刀,在梨板上镌刻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理想。仅1975—1977年两年间,就创作约70幅黑白木刻,展示出艺术家的完善与成熟。“--集团”覆灭后,1977年7月,张路因病医治无效,猝然长逝。终年58岁。
张路去世后,于1978年落实政策,错划 得到改正。黑龙江《北方文学》杂志、香港《美术家》杂志、日本《未来》杂志,相继发表张路的黑白木刻及评介、纪念文章。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路木刻集》。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版画《隆冬》、《小屯之夜》、《吸水》等。黑龙江省博物馆也收藏了他的百件作品。(黑龙江省志/人物志)

标签: 中国 |  浙江 绍兴 | 上虞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