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程专家张运川
1935年1月,张运川出生于周巷镇。1947年周巷小学毕业后,在余姚中学读了三年初中。1951年考入省立绍兴高级中学。1953年在东北工学院(现为东北大学)建筑工程系本科学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进入新建的西安建筑学院(即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1957年夏毕业。是年9月参加了被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大型工程之一的吉林化工区三大重点工程的建设,与苏联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负责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历时8年。1970年任科长、工地主任,晋升工程师。1980年任中国石化第三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1983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任总工程师。1985年因解决我国特重大型设备吊装稳定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1987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9月被批准为“注册监理工程师”。1996年被入选“宁波市科技精英”。
从1965年开始,张运川在我国西南地区苦战八年,建设由日本引进技术装备的西南合成纤维厂和贵州有机化工厂的国家重点项目。1973年,他在位居渤海湾口岸的辽宁盘锦,建设由美国、荷兰引进的30万吨/年大化肥和50万吨/年尿素项目,并参与和美方的北京谈判。1975年,他被调驻北京全国石油化工进口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东北、西南。时值镇海浙江炼油厂兴建之际,他经石油化工部调派,回到阔别24年的浙江,参加该项工程的建设。他在这里一口气干了20余年,为镇海石油化工总厂总投资50余亿元的十余套装置的建成,为我国的朝阳工业——石油化工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精力和心血。从1980年开始,他任国营大型建设公司总工程师,肩负着工程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保证了上海金山石化、高桥石化、无锡、苏州等大中型及重点石化项目建设施工的顺利建成投产。随着改革开放,企业参与国外建设市场的竞争,他负责技术组织与决策工作。在此期间,他多次负责组团与美国ASME谈判,与日本谈判有关联合承包科威特工程事务,并组团赴美、日等国,负责工程谈判和业务考察。1999年主编并出版《石油化工特殊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02年12月任专家组组长,主持审查我国采用亚洲最大的1250个吊车吊装技术方案,并于2003年1月在上海实现了重650吨的特重大型设备整体吊装一次成功。
40余年的工作历程,为张运川在学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许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他还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30余篇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与国家级的奖励。他现任中国石油化工施工企业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管道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焊接协会理事,宁波市锅炉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镇海区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兼任国家级科技刊物《压力容器》、《石油化工设计》、《石油工程建设》的编委,并负责责任审稿。
周巷镇周巷镇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处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329国道横贯东西,距上海300公里,宁波港60公里,宁波栎社机场5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100公里。.
…… 详细++
标签: 中国 | 浙江 宁波 | 慈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