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书,1922年8月出生于孟兴庄镇一个农民家庭。18岁那年,由于目睹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毅然拜别父母和新婚妻子,参加了由中共灌云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灌云县大队(后升格为“警卫团”)。1942年2月开始担任县大队三支队二小队队长。他作战勇敢,先后参加大小战斗5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70余人,3次受轻伤、1次受重伤。
1944年农历5月,位于汤沟镇西北20华里,紧靠柴米河北岸的黄荡村外,几百亩的麦子快要成熟了,远远望去,一片片耀眼的金黄。这是解放区人民为了支援抗日武装,冒着生命危险,在日伪军的眼皮底下种的粮食。如今,麦子快开镰了,老百姓的心却悬了起来。因为当时已是抗战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处于被动挨打,国内经济恐慌,军需供给严重不足。面对黄荡村周围一片片金黄的麦子,日伪军早已虎视眈眈,垂涎欲滴了。几天来,汤沟据点里的伪军曾三五成群地到黄荡村窥察。因此,老百姓心里明白,开镰之时必有一场恶战。
灌云县委指示县警卫团,要全力保卫麦收,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团长孙良浩指派孟凡书率三支队二小队42名战士赶赴黄荡村,保卫并协助老百姓抢收麦子。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本应欢聚一堂吃粽子,孩子们洗个澡,脖子上挂香荷包。然而,黄荡村却无欢乐喜庆的气氛。青壮年民兵和二小队指战员一边擦拭0,一边磨着麦收的大刀小刀。妇女则忙着做干粮,就连儿童团的孩子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协助民兵站岗放哨。
这天傍晚,残阳如血,柴米河水和往常一样静静地从村旁流过。河堆下边的麦田里是一片繁忙景象,孟凡书和民兵队长张大雷带着全村400多人正在紧张地抢收麦子,只见他们小刀割、大刀砍、担子挑、肩膀扛、小车推、大车拉……一切都显得忙而不乱。
当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时候,140亩麦子已经运到场上。人们马不停蹄,忙着打场,力争在当天把收上场的麦子全打下来。可是,就在这时,派出去的侦察员回来报告:汤沟据点里的日伪军大约300多人,押着100多个民夫向黄荡方向奔来,企图抢夺粮食。
孟凡书和张大雷研究后,决定: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二小队和民兵准备投入战斗。同时,派“飞毛腿”汤荣全火速向县委求援。
村东头有两块玉米地,每块都在30亩左右,中间夹着一条4米多宽的土公路,是进入黄荡村的必经之地。孟凡书选定这里作为阻击日伪军的阵地。
敌人是狡猾的,他们逼着农夫走在前面,200多名伪军走在中间,30多名日寇紧随其后。这时,天已大亮,敌人的先头部队渐渐接近村庄,孟凡书20响快慢机的 把上都捏出了汗,但他始终没有下令射击,直到民夫全部过去,他才大喊一声:“打!”霎时间,轻重机 、三八大盖的 蝗虫般飞向敌群。民兵葛飞龙用“土大龙”(即土大炮)对准日伪军,一炮轰出去,日伪军哭爹喊娘倒下一片。前边的民夫听到 声,趁机放下扁担和手推车,向河堆上的密林中跑去。日寇头目挥舞-,叽哩哇啦直叫唤。然而,日伪军在抗日武装猛烈的火力袭击下丢下了三四十具尸体,其余则纷纷向后逃窜。
战士们个个兴高采烈,迅速跑到路中间,摘下敌人尸体上的 和 。队长孟凡书命令大家转移隐蔽,由路南撤到路北占领有利地形,待机再战。
半小时以后,敌人一颗颗六○炮弹纷纷落在战士们先前隐蔽的地方,一声声0,就是一个个大坑,鲜嫩的玉米秆倒了一片。“好险啦!”战士们由衷地钦佩队长的英明果断。
炮声持续20多分钟才停下,只见日寇用4挺轻重机 在前面开路,其余人马在后,边走边朝两边玉米地里射击,抗日武装有4名战士被打伤。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孟凡书一声令下:“打!”战士们一齐开火,手 也不断在敌群中开花。日寇头目用-指来划去,所有武器一齐射向抗日武装阵地,火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
双方相持到中午,敌人伤亡很重,死伤近百人。抗日武装也伤亡过半。民兵队长张大雷中弹身亡,孟凡书的左臂被 穿了两个洞,血不停地往外流。
下午,敌人调整了部署,以更加密集的火力冲了上来。此刻,孟凡书因流血过多,脸色苍白,但他仍用饱满的情绪鼓舞着30多名战士:“县警卫团马上会来的,大家要坚持一下,要竭尽全力保护村民和粮食!”敌人逼近了,孟凡书艰难地举起手 ,瞄准射击,一 一个,弹无虚发。日寇机 手发现了这个目标,一梭 打来,孟凡书再次中弹,昏了过去。
当孙良浩带着县警卫团主力火速赶到的时候,敌人已仓惶逃窜,在黄荡村东头的大路上,遗留下100多具尸体。
两个月后,孟凡书的伤势还没有痊愈,可当他得知准备攻打小樊庄时,又争着参战了。当时,据内线情报,小樊庄有日寇18人,实际上据点内有日伪军300余人。于是孟凡书随所在的二连在晚上摸进了庄子,准备拿下敌人的据点,却中了敌人的埋伏。战斗中,他们奋勇突围,可刚刚突围出来,又遭到另一批日伪军的伏击。就这样,他们在连长的带领下,先后突围了7次,消灭日伪军100余人,终于在凌晨4点钟从小樊庄的西南角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在这次突围战斗中,孟凡书不幸壮烈牺牲。
来源:灌南县委党史办公室
标签: 中国 | 江苏 连云港 | 灌南县 | 南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