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豹(1920—1988),原姓宦,名暮林,因继承舅家,改姓赵。大港乡宦家村人。幼从塾师,后去南京学徒,抗战爆发后,失业回家。经新四军“挺纵”-科长周苏平培养,于民国28年(1939)3月加入共产党,任挺纵服务团青年股长、镇五区区长。积极建立民兵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抗日;领导武装人员先后抓土匪百余人,捣匪窝十几个,镇压了一些危害人民、破坏抗日而屡教不改的匪首;剪除了为虎作伥的敌特分子;教育争取了一批伪乡保长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可靠力量。民国30年起,历任山北县县长、镇江县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兼代镇江市市长。山北地区北濒长江,南接茅山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渡江的咽喉要道,为开辟和维护这条通道,护送新四军领导干部陈毅、粟裕、陈丕显、谭震林、叶飞等南来北往,保证新四军大部队过境,倾注了全部精力。他领导地方武装部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汉奸、日军闻风丧胆,使这块战略要道始终畅通无阻。在建立当地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党的组织、扩充地方武装、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以及反清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民国34年10月北撤,任江都县委书记兼县长。民国36年1月,南下坚持斗争,任镇丹扬工委副书记、代理书记。时国民党在沿江一带筑碉堡,设据点,驻军集镇,强化保甲政权,建立 “自卫”武装,搞连坐制度,清剿频繁,坚持斗争极为艰苦复杂。赵立场坚定、英勇顽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反特锄奸,进行针锋相对的反清剿斗争,为丹北地区革命战争的胜利开创了新的局面。解放后,先后任丹徒县县长、县委书记、中共镇江地委委员、镇江专署副专员,中央冶金部金属结构总公司副经理,江苏省冶金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冶金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党委书记,冶金部西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辗转于祖国各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发展我国的冶金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文革”期间,深受破孩,被非法关押审查达6年之久,身心虽遭严重摧残,而始终坚信党和人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1973年平反,任浙江省冶金局局长、党组书记。1979年调任江苏省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粉碎“--集团”后,精神振奋,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认真,工作勤奋,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1988年2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南京,归葬于大港横山南竹林中。
标签: 中国 | 江苏 镇江 | 丹徒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