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名人

吴则虞 [公元1913年-1977年]

时间:2020-08-24 宣城市浏览量:339

吴则虞(1913~1977),泾县茂林人。资质聪颖,幼受家学,4 岁习字,6 岁习诗。父母逝世后,寄养于叔父家刻苦读书。21 岁去无锡向名师陈石遗、杨秩夫求教,备受赏识。经陈石遗介绍,去苏州谒见国学大师章太炎,因对答如流,被章太炎收为入室弟子,并加入章氏“国学讲习会”,专攻文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在学术思想和和治学方法上受章太炎影响很深,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青年时曾与吴组缃等在泾县茂林养正小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南岳师范学院、重庆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建国后任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兼图书馆系教授,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史、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版本学、戏曲史等课程。1957 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兼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级党校讲授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校勘学等课。吴则虞治学严谨,敏于接受新事物。对考据用力尤勤,认为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和必经之途。在《论数据》一文中云:“考据所要考据的并不是事物的任何一种现象,而必须是在事物整体中有关键性,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是以说明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方面和主要之点”。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坚持以辩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结论。在考证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对诸子专书的整理,曾着力于《淮南子集释》一书的撰述,考核了99 种不同版本、稿本、辑本、注本和拟校本,引用210 余种书籍,五易其稿而后成。曾应史学家顾颉刚之邀,参加二十四史《晋书》的标点校注,并以心得撰《晋书证异》8卷,补撰《晋会要》40 卷。并研究乡里学者包世臣,撰著《安吴五种》、《安吴年谱》和《安吴著述考》。在版本目录学著述方面有《继藏书纪事诗》12 卷。一生著述甚丰,校勘整理达260 余卷,收入《静斋丛稿》的30 余种200 余卷。经中华书局出版的有《晏子春秋集释》、《清真集》。此外在报刊亦常发表史论文章。
吴则虞性恬淡,谦和洒脱,好藏书,致使家不容身。居室号为“曼榆馆”,书斋名“慊静斋”,以悠然与静心治学之勉。伏案著述每至深夜,数十年如一日,终致积劳成疾。1971 年左躯偏废,仍坚持卧榻读书著稿。1977 年病逝于北京。

标签: 中国 |  安徽 宣城市 | 泾县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