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炎昭(1835—1921),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
朱炎昭出身农家,7岁入私塾,9岁丧父,备尝艰苦,勤奋好学。清咸丰三年(1853)18岁的朱炎昭携母逃难,母亲死于途中,朱炎昭栖身于颍州西湖环翠亭,后流寓太和县,在赵庙当塾师。不久,朱炎昭北上鹿邑,仍当塾师。同治三年(1864),30岁的朱炎昭赴淮阳应童子试,因受当地势力排挤而落榜。其后被鹿邑名儒王祖桐之父收为弟子,下届复考,中秀才。同治六年(1867),朱炎昭又中举人。
光绪二十年(1894),朱炎昭出任郑州学政,在职10余年,极其厌恶“堕落宦海苦奔波”,“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潜心于吟诗绘画书法。其诗豪放,反映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其画多以石、梅为题材,表达作者不屈不挠的志向;其书法棉里藏针,独具风格。朱炎昭的诗、画、书法一时名扬郑州,颇受时人钟爱。
朱炎昭辞学政而南游杭州,后北去京津以画为生。每一画出,显贵豪门乃至日本客商争相求购。曾为日本人画石,并题诗,诗中有“日国多情偏购画,飞仙石渡海天深”句。朱炎昭的诗、书、画,世称“三奇”。
朱炎昭虽多才多艺,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只落得才艺难展,壮志难酬。他晚年生活凄凉,寓居太和旧县集,伤心地悲叹“回首青春梦一场”。以后返归故乡,应聘为中村岗义学教师。朱炎昭85岁回到朱寨老家,翌年病逝于家中。其遗著有《蔬香阁诗草》。
标签: 中国 | 安徽 阜阳 | 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