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名人

王瑗 [公元1911年-1929年,革命烈士]

时间:2020-08-24 浏览量:301

王瑗,原姓祝,乳名三伢子,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杨坊村。家有兄弟三人,王瑗排行老三。他8岁时,母亲不幸病故,欠下本村地主30块银元,为了还债,父亲将他以50块银元卖给了宁都县小布村地主王爵禄做儿子,改姓王,取名王瑗。自幼经受清贫之苦的王瑗,来到这个新的生活天地后,物质生活一下改变了许多,但他却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13岁时,王瑗进入私立宁都莲峰中学读书,成为乡里远近数十里少有的“小秀才”。
少年时代的王瑗,正处于中国大地风云变幻、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互相争夺的时期。王瑗在《申报》上看到消息︰各国帝国主义者争咬一大块肥肉,他们要瓜分灭亡中国。王瑗不禁义愤填膺,立志救国安民。他常与进步知识分子、莲峰中学创办人连政公、赖奎轩等频繁接触,向他们讨教救国救民之道,彼此间成了忘年之交,常在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议论国内外形势。
1927年1月,由共产党员彭湃、温雪堂等发起,在宁都县城召开了中共宁都党小组扩大会议,王瑗作为进步学生,与连政公、王俊(宁都县总工会委员长、崇毅小学教员)等人一起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发展工会、农会,加强“农工商学联合会”的领导,并组织“青年干社”,王瑗被党组织指定协助江沅祥领导组织-。2月,宁都县“青年干社”在县城孔圣庙成立,成为联络进步知识分子的中枢组织。王瑗等经常邀一些进步学生和社会青年到“青年干社”来座谈,向他们讲解革命道理。不少穷困失业的青年,主动靠近“青年干社”。也有些起初害怕革命的青年,在王瑗的耐心启发教育下,有了革命的愿望。为了解决“青年干社”的活动经费,王瑗带领进步青年纷纷捐款,一次就收取银元好几百块,为“青年干社”解决了燃眉之急。
1927年,正是蒋介石-政变,国民党大举清党,-笼罩全国的时候,赣南工人领袖陈赞贤被反动派杀害,大批共产党员被抓的抓,杀的杀,而王瑗没有被吓倒。同年5月,经宁都党组织的考验审查,由王俊等人介绍,16岁的王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月间,王瑗和赖奎轩、连政公等一起,组织莲峰中学百余名师生上街--。崇毅小学师生和各界群众也加入声援队伍,声势浩大的反蒋运动在小小的宁都县城鼎沸兴起。
宁都县反动当局出动大批-武装,查封共产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莲峰中学被勒令关闭。王瑗也不例外,被当作共产党嫌疑抓进了监狱。任凭敌人怎样严刑拷问,王瑗没有吐露半点真情。王瑗出狱后,其养父王爵禄对他约法三章︰第一,保证不与共产党人接触;第二,不准看有关革命的书籍;第三,不许出家门。从此,王瑗在家人的监视下,成了笼中之鸟。但为了隐蔽下来,王瑗只有一忍再忍。
6月下旬,中共宁都县支部干事会决定,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组织迅速转入秘密活动,党员和进步人士疏散各地,深入农村开展秘密斗争,并派人向王瑗转达党组织的决定。王瑗接到党组织的指示后,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面与养父王爵禄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面继续秘密开展工作,组织群众。王瑗的革命行动,惹恼了王爵禄,视其为不可教养的逆子。
宁都小布,是个隐没在群山延绵中的小集镇,远离宁都县城,北同永丰接壤。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里,居住着上百户人家,自古过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老百姓们安于贫富差别,王瑗从宁都私立莲峰中学回到家乡后,在邻里乡亲眼里,已是“学识满斗”的才子。乡亲们敬重他,经常有许多人向他求教,有的还提议,要在村里办学,由王瑗任教。王瑗喜出望外,正好把课堂当作宣传革命的阵地。王瑗带回了一张马克思的画像,挂在教室里,开始向学生讲起了这个大胡子主义。讲穷人为什么会穷,富人为什么会富的道理,大家一听就懂。同学们敬佩他,村民们也都服了他。
平时,王瑗经常利用串亲访友广泛地联络贫雇农民、手工业者及进步的知识分子,启发他们的觉悟,培养革命骨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党员。1927年底,王瑗在小布熊家祠召开有100余名贫雇工农参加的会议,成立工农联合会,并公开贴出抗租、抗粮、抗税、严禁奸商的布告。王瑗的革命行动从自己家开始,他把养父王爵禄的房产田租契约一概交给了农会。1928年7至8月间,在王瑗的努力工作下,小布地区发展了一批党员。这时,彭湃、王俊来到小布,他们指示王瑗要发动穷苦工农参加赤卫队,要动员起来暴-动。在彭湃、王俊的帮助下,小布建立起宁都县农村党组织第十支部,王瑗任支部书记。接着,又在横照建立起第十一支部。同年10月,在以上两个支部的基础上,发展起由60多人组成的工农赤卫队,王瑗担任赤卫队指导员,开始在小布附近开展秘密活动,搜集各村土豪劣绅的情况,为举行农民暴-动做准备。
1929年农历正月初六凌晨,当大地一片寂静的时候,一支穿着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的红军部队向小布开来。这是“朱毛红军”第四军。王瑗和队员们一起迎上去,给长途行军的红军官兵送上热稀饭。部队宿营后的当夜,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就接见了王瑗。不待王瑗自我介绍,毛泽东先就乐呵呵地说︰“你就是王瑗同志吧?早就听说过了,你背叛家庭,参加革命,很了不起!”说到这里,毛泽东又亲切地拍了拍王瑗的肩膀严肃认真地说︰“不过,革命是要担风险的,是要杀头的!”王瑗挺了挺胸,坚定地说︰“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王瑗这条命豁出去了。”“呵呵!到底还是个小知识分子,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当晚,毛泽东给王瑗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并鼓励、指示他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第二天清晨,部队开走时,毛泽东指示把打土豪缴获的600块银元和一部分0送给了小布农民赤卫队。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武器。
1929年3月29日,小布赤卫队举行暴-动。这天,王瑗在小布街上保甲祠门口公开挂起小布赤卫队的大木牌,竖起了赤卫队的红旗。王瑗精神抖擞,赤卫队员们佩戴红袖章,公开贴出了“打倒土豪分田地”的标语。暴-动队伍开到离小布20多里的杨依、白沙,先后打了两家土豪,打开土豪的谷子和衣裳分给贫苦工农。其后,赤卫队又先后开到木杭等处,每到一处都打土豪,有收获。
暴-动的成功给沉寂的小布以巨大的震动,穷苦百姓奔走相告,人民群众革命情绪大为高涨,土豪劣绅惊恐万状。为了对付工农赤卫队,小布墟上的地主恶霸黄凯生,纠集小布72个村的恶霸、豪绅、地主紧急商量对策,他们拿出重金收买拉拢了一些流氓、地痞、鸦片鬼、棍和反动分子,拼凑起了一支暗杀队,还从宁都城请了教头,教武练打,培养杀手,伺机向新生的革命力量进行反扑。
是年4月29日,黄凯生集合“暗杀队”二三百人,并由宁都伪政府派靖卫团100多人开到小布。这天,赤卫队正在阳斋打土豪,击败了一个豪绅地主集团,并乘胜追击,缴获了30多支鸟枪,赤卫队凯旋而归。夜幕降临,战斗进行了一天的赤卫队战士们都很疲倦,回到保甲祠倒头便睡。王瑗在布置好岗哨之后也和队员们睡在一起。然而,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只注意防备外来反动势力的破坏,哪想到身边隐藏的恶狼——黄凯生的秘密暗杀队,正悄悄地向他们扑来。半夜,暗杀队从三面包围了小布墟镇,保甲祠被团团围住。王瑗镇定地作出判断之后,决定实行分路突围。50多名赤卫队员冲杀出了保甲祠。由于敌强我弱,这支工农武装被冲散,革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王瑗等退到了徐公庙墓子岭下的山谷里。第二天深夜,当王瑗下山去找冲散的同志们时,不幸被地主张松茂发现,连夜跑去报告了黄凯生。黄凯生立即调动了民团武装100多人,前往捉拿王瑗。
王瑗不幸被捕。黄凯生狞笑着对他说︰“土匪,你也会有今朝!”王瑗不屑地反唇相讥︰“我是土匪,那你们这些平日里偷鸡摸狗、-、00之辈又算是什么呢?”黄凯生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拍着桌子喊道︰“你就不怕死?”王瑗轻蔑一笑答︰“怕死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你要杀就杀,要砍就砍!”王瑗誓死如归的气概使杀人魔王一筹莫展,用尽酷刑也无济于事。王瑗几次被摧残得昏死过去,但敌人始终一无所获。
1929年5月2日,是小布人民极其悲痛的日子。这天午后,王瑗被五花大绑,步履艰难地走向刑场——小布河滩。这位大山的儿子,在他风华正茂的18岁时,就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王瑗牺牲后的第三个月,小布被解放了,成了红色区域。小布乡苏维埃政府成立的那天,在小布河滩召开了万人大会,公审了匪首黄凯生及其他刽子手。王瑗的鲜血和生命唤起的将是千千万万受压迫人民大众的觉醒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来源:中华英烈网

标签: 中国 |  江西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