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名人

吴清友 [公元1907年-1965年]

时间:2020-08-24 宁德市浏览量:331

吴清友(1907~1965年),原名毓梅,笔名白芒、启明、青佑。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福安城关东凤街人。幼年丧父,寡母孤儿,生活清苦。其叔吴景旺,为抚其成人终身不娶,以替人宰猪、种地所得苦撑其母子生活。
民国14年(1925年),清友从霞浦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考取北平俄文法政专科学校、结识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并经其介绍考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班里担任口译和笔译有关教材工作,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国19年冬回国,民国22年受聘为上海《中华月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民国24年,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他和马相伯、沈钩儒、邹韬奋等275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随后加入“上海文化救国会”,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他在《中华月报》上,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撰写辛辣的杂文,抨击蒋介石和汪精卫-行径;著文评介时局,发表《民族问题讲话》、《现阶段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等专著,论述民族问题与殖民地问题,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唤起民众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他在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的座谈会上,对鲁迅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呼吁国民发扬鲁迅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精神,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种群众组织的-上发表演说。同年,他译出列宁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先后在上海、桂林等地出版,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民国31年,为避开特务的盯梢,清友到重庆交通大学任经济地理教授,课余译介苏联的书籍。两年后,他离开交大,任重庆中华书局,兼任《商务日报》总主笔。此间,他发表《苏联民族》、《苏联的红军》等著作,向大后方人民介绍苏联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主力作用,以鼓舞抗战斗志。这时,中共地下组织已掌握《商务日报》经理部和采访部的领导权。由采访部主任杨培新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单线联系,传达党的意图,清友与之配合默契。
民国35年,清友回到光复后的上海,随即投入轰轰烈烈的反内战-,在群众-上,他慷慨激昂发表演说,谴责蒋介石一意孤行、发动内战的行径;在--的队伍里,他不惮上敌特的黑名单,偕同上海进步的知名人士走在前列。民国37年1月,他为庆祝叔父景旺70大寿返回福安,并随带黄炎培、叶圣陶、郑振铎、田汉等当代著名文人为其题词的《祝寿纪念册》作为寿礼,向培育自己成长的叔父表达一片孝心。同年,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当局大肆-进步人士。他随即转到香港笔耕,撰写《苏联计划经济》、《苏联国民经济》等许多专著。还翻译出版《殖民地保护国的新历史》、《殖民地附属国的新历史》等。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的研究,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1949年6月,清友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之邀,回到北京,在总行专家室工作,并先后兼任北京大学俄语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其间,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林伯渠等曾在中南海设宴邀他叙旧。1956年,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他,并留影纪念。1957年,清友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升任总行办公厅副主任。1961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翻译组组长。1965年2月逝世,终年58岁。
吴清友勤奋好学,多才能文。一生舌耕笔薅,生活清苦而著译甚丰。仅建国前介绍苏联政治经济学等专著约达1000余万字,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研究苏联问题专家。

标签: 中国 |  福建 宁德市 | 福安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