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名人

林卓午 [公元1889年-1957年]

时间:2020-08-24 浏览量:328

林卓午(1889~1957年),字叔卿。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安康厝苏坂村人。父元恺,清举人。当过知县。卓午11岁随父去南昌,在熊氏英文学塾就读,结业后,考入北京邮电学院,不久即加入邮政协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革命,在武汉大元帅府交通部工作。民国2年(1913年),重返北京邮电学院续读,次年毕业。先后在福建三都澳、马尾、惠安、厦门、福州等邮局工作,参与组织邮电协会。后调上海邮政管理署任副邮务长兼保险处主任和视察。他目睹国家邮政大权被帝国主义所操纵,愤慨万分。为收回邮权,他不顾自身安危,发起组织全国性的邮务促进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积极配合朱学范领导的邮务工会,发动全国邮政职工开展-,抗议洋人霸占邮权。在全国邮务工作者的声援和舆论压力下,终于迫使帝国主义于民国17年交还邮权。
民国22年,国民党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企图再度把中华邮政大权拱手奉送外国人。为了抵制这一-行径。以朱学范为首的林卓午等8人组成-行动委员会,再次发动全国邮政职工为护邮-7天,迫使蒋介石派陈公博和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与-行动委员会进行谈判,终于争回中华邮政自主权。事后,卓午被调离上海,贬往西川、宜昌等地邮局工作。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卓午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挺身而出,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工作。次年,国民党当局委任他为中华邮政总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授少将军衔,负责晋、陕、甘、宁等省军邮和晋邮业务视导工作。在西安设立办事处。由于国民党当局-邮政,给边区通邮工作增添不少困难。根据中共关于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国民党管辖地区通邮的建议。卓午多次和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会晤,通过磋商,陕管局于民国28年2月下达1168号文,令肤施(即延安)局派员整顿三原至绥德的邮路,改变国共两区通邮的瘫痪状态。林伯渠亲笔题写:“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赠送卓午。为了摆脱特务的猜忌和监视,他以与林伯渠“联宗续谱”为由,邀其到餐馆聚会。
民国2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应卓午之邀到其办事处。给全体职工作时事讲话。周恩来即兴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赠卓午。卓午还受林伯渠的委托,在寄往解放区的军邮件里,把亲自或托人设法购买的药品、电讯器材、书刊等国民-运物品,暗中分发转运给边区军民以应急需。民国31年初,在中共的提议下,他以军邮总视察身份率员亲赴延安,磋商陕甘宁边区通邮事宜,受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的亲切接见,最后达成国共通邮协议。1月14日,由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发布关于邮务问题的通令,饬令各地军政部门给邮务以充分之业务便利与妥善保护。
林卓午的进步行动触怒国民党当局,他回到西安不久,其随员冯玉松即遭秘密逮捕,他本人也受到特务的跟踪和监视,随后他家被查抄,军邮总视察职务被撤,贬到安徽霍山邮局“控制”使用。民国34年,他再度调回福建省邮局任帮办。其间,福安进步青年刘宗璜等无辜系狱。卓午不顾个人安危,奔走营救,甚至以性命作担保。民国36年,他回福安当选为国大代表。民国37年冬,他深感国事日非,民不聊生,自动引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欣然参与工作,当选为福安县人民代表,先后担任福安县人民政府常委、福安专区土改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候补委员。1957年7月18日逝世,终年68岁。
1981年1月20日,福安县政协为卓午召开追悼会,中央、省、地、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分别献送花圈、发来唁电。1981年5月9日,为纪念已故周恩来总理为林卓午题词41周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并印制两种“首日封”(印有周恩来总理给林卓午题词的简要说明的信封)发行国内外。1983年5月9日,福安邮协(筹)印制“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发表二周年纪念卡。

标签: 中国 |  福建 福安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