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篇,屏南县寿山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破落家庭。永篇少时就读两等小学堂和私塾,稍大好手工,自制小轮车、小板凳之类。时有外地五金师傅进乡做手艺,他整天围观,连午饭也忘了吃。18岁那年,他家住进一位名叫和顺的浙江师傅,颇精锡艺,其制品美观耐用,受乡人欢迎。永篇常细心观察,询问技巧奥秘。师傅见他心细好学,就收他为徒。仅半月,其制品水平相当高。
永篇出师后,先在本村与邻近小村修制锡器,酬资凭人赠送,群众称好。随着技艺提高,又兼学铜、铁等五金器具的修制,成为屏南北路出了名的手工师傅。他常教诲儿子:“工艺之通,其理归一,只要有恒心,摸清结构原理,零件作用及相互影响,抓住要害,精心操作,就会功到事成。”
民国37~38年(1948~1949年)间,中共领导的闽东游击队陈邦兴、何道武部在屏(南)、政(和)、周(宁)、宁(德)边区活动,他们0零部件损坏,永篇冒险于夜间背简易工具到驻营地为之修理。1949年闽屏人民游击队在寿山乡活动时,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县人民武装部,均请永篇承担0突击修理的繁重工作,他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完成任务,受到好评。
1953年,他带领二个儿子到双溪镇开办五金修理店,接着参加组建手工业联社双溪小组。1956年,县国营农具厂创建,永篇被聘请为师傅,他悉心参与农具改革,做出成绩。
“-”开始,永篇主动要求到第一线,被聘任为先进(双溪)公社农具厂技术负责人。1958年冬,红专(代溪)公社在梨洋村下宝亭建设当时全县最大的炼铁厂,20千瓦水电站是主要配套工程。公社请他帮助技术攻关,他留下三儿子主持双溪厂技术工作,自己带着大儿子匆匆前往。当时,以永篇为主的4人攻关小组,在缺资金、缺材料的困难条件下,不讲报酬,昼夜奋战,终于制成由12块松木板上下衔接并成40厘米口径、外加铁箍的50米长的压力水管和木质的中水头戽斗式水轮机,并大胆利用电动机加装电容器暂代发电,为屏南建起第二个小型水电站。
1959年,永篇承担赶建代溪公社电站的技术任务。他根据地形,就地取材,采用6根大毛竹并排衔接制成压力水管发电。同年,代溪公社党委决定扩建综合农机修造厂,请永篇负责技术方面工作。他在四儿子、长孙女和技术工韦忠次的配合下,以南平买来的一台带式旧车床为样机,自行设计绘图试制。经半年多时间的苦干加巧干,终于建成有车、钅包、铣、冲、钻等11台各类机床的金工车间和14台具的钳工装配车间。永篇为了改变手工打铁的古老方式,又协同铁匠利用电站余水安装一个小水力站,自制带式气锤锻打铁件,建立起半自动锻工车间。为了解决铸件的灰口铁,永篇与当地铸锅出身的翻沙工人研究,用管道回收炼炉的热风,通过鼓风机再送进翻沙炉,一次性成功地炼出灰口铁,从而提高铸件质量,批量生产各型号铁锅供应市场,远销南平、三明等地,为筹集资金作出贡献。代溪公社是甘薯产区,为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甘薯霉烂,永篇还自行设计制造县内首台甘薯切丝机。当时,各公社都急需大批技术工人,永篇对来厂实习的各类学校学生和知识青年,总是手把手地热心传、帮、带,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
1961年春,在所谓“民主补课”的“二次土改”运动中,永篇被遣送回家“监督劳动改造”。1964年,得到平反后,在家乡继续做些五金修配行业。“文革”结束,他重返双溪,与两个儿子又办起五金修配店,仍义务献艺于新兴的社队企业和有困难的群众。1980年,永篇病逝,享年76岁。
标签: 中国 | 福建 宁德市 | 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