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清英,号静英,笔名岂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屏南县漈下村。他学历不高,但治学勤勉,学识渊博。连续从事教育工作45年,其中有35年在古田任教。50年代被评为中学三级教师。
清英少年读过私塾,民国12年(1923年)就读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因家境困难,一年后辍学。民国13~17年初,先后在屏南县长、大碑、路下等小学任教。继而应聘于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古田史荦伯初级中学、建瓯南雅保育院、屏南初级中学、古田超毓联中、南平剑津中学任语文教员。在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和屏南初级中学任教时,曾兼教导主任、训育主任等职。40年代,他已成为古田、屏南、南平数所中学争相聘请的中学语文教员。
他教学认真得法,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章节常作示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布置必有检查。他独特的不定期进行课前五分钟小测,对督促学生认真读书不无稗益。还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帮助记忆笔画繁多的汉字也很有效果。他既教书又育人,教育学生要诚实友爱、朴素省俭。同学间闹意见,他必耐心疏导,使其重归于好。发现学生在饭桌上丢失饭粒,必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严厉劝训,常教导学生要节约勤俭。学生病了,常亲视汤药,视学生如子女,师生感情甚笃。
他一生治学勤勉。20年代末,他在古田超古初级中学协助校长抄写资料中,发现“五四”以后学术界认为汉字难学、难认、难记,提倡改革,这引起他浓厚兴趣,继而用心研究,设想单取“六书”造字法中的“形声”来改革汉字是可行的。他做过统计,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属于“形声”字,“形声”以外的字则可创新字代替。认为用“形声”改革汉字有几点好处:(一)初学者易于掌握字形、字音、字义;(二)改革之后,形声字形旁字三分之一,声旁字三分之二,写起来工整;(三)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形旁和声旁的铅字,就可以交相组合大量的形声字,减少铸造铅字数量,降低印刷成本。
民国31年,他编写了《汉字改良刍议》,继而《成语汇释》、《文章概说》,由古田甡盛印书局和文华堂承印发行,后2书对当时初高中学生毕业会考和升学投考均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未被当局所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清英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器重。1950年他应邀到南平地区参加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被吸收为会员。嗣后《汉字改良刍议》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审议,1966年5月获复信,认为该书颇有创见,表示赞赏,并提出进一步探讨意见。他在古田第一中学任教时兼任语文教研组长,先后被评为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先后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此时他年逾半百,仍精神焕发,为党的教育事业大显身手,孜孜不倦。但在-中,他被当作“资产阶级 学术权威”批斗,身心遭受摧残而致疾。他趁“造反派”忙于武斗之时,请假回屏南治病。1968年3月,拟返古田时在屏南车站突然休克,抢救无效溘然逝去,终年64岁。1978年,古田第一中学召开追悼会,恢复其人民教师形象。
清英在30多年执教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汉字研究,有关著述还有《汉字整理方案》、《对现阶段汉字改革意见》、《中国字谐音研究》、《形音新字汇》、《文言虚词用法》、《字形探源》、《论汉字规范化》和《错别字改正》等。他还坚持课余研究中医中药,收集民间验方,辑《药性便览》。晚年,他常为病者义诊。
标签: 中国 | 福建 宁德市 | 屏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