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名人

张强 [公元1918年-1949年]

时间:2020-08-24 浏览量:409

张强
(1918~1949年)
张强,民国7年(1918年)6月生于贫农家庭,幼名秀锦,学名醒亚,洛阳镇石任村人。父母早殁,兄弟仨,强居幼,靠长辈抚养。年少时,初进私塾,继入新民小学。后因二哥被地方恶势力杀害,故随嫂迁居厦门鼓浪屿。
“九一八”事变后,张强适在厦门读书,由乡亲举荐参加《黎明》周报的抗日宣传活动。民国21年淞沪抗战后,张强被举荐前往上海参加马列主义学习班,接受抗日救国的教育。学习结束后,返回厦门,适遇抗日救国会在厦门设立,在支持平潭的抗日游击斗争中,张强担负联络员的任务,经受实际锻炼。
民国23年,张强由厦门双十中学转入泉州晦鸣中学读书,参加泉州学联的抗日宣传,且与黎丁等人组织“抗日剧社”,进行抗日宣传演出。民国24年冬,他在家乡新生小学任教时,创办《小拳头》刊物,在泉州、惠安等地发行,广泛宣传抗日救国活动,颇受好评。民国26年,他在晋江沙峰小学任教时,兼任厦门《抗日新闻社》记者,热心于抗日活动。
民国27年夏,经厦门抗日救国会张圣才的举荐,张强、庄毓英等人前往湖南临澧抗日特种训练班受训。入校后方知是国民党军统特务训练班。几经周折,才转入衡阳抗日游击训练班受训。结业后,张强被委任为第三战区少校参谋。赴任前夕,日军已占领厦门,福建沿海形势紧张,他设法回到惠安活动,不久与张天昊在德化合作开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张强任德化县自卫中队长兼军事教官。后被调泉州、福州,均未赴任,仅通过关系转去《永声报》任。因多次抗命,受国民党军统当局多次通缉,民国29年被囚禁在福州监牢。在牢中,他注意阅读书报,并以张生亚、达前等笔名为《东南日报》撰写《再论福建抗战前途与任务》等近20篇评论文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张强获释出狱。旋即与友人合作,武装袭击小龟屿的汉奸武装,缴获部分0弹药,返回惠安獭窟岛,组织渔民武装,保卫渔业生产。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4年11月张强通过梁华光的关系经上海投奔苏北解放区。他到江苏淮阳市找到梁灵光,说明身份和来意,由梁灵光介绍给中共华中分局。经组织安排他到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分配在第九队。其间,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活动,打篮球、办墙报,撰写政治、军事评论文章,在全校墙报比赛中,名列前茅。后由建大校长庞唐向中共华中局汇报和推荐,经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由建设大学调到华中分局联络部作为特派员分配到福建工作。
张强在建设大学期间与第九队政治指导员朱文鉴相爱,当时组织上考虑到蒋管区开展工作的方便和需要,就批准他俩结婚,同时派出执行任务。由华中分局联络部部长杨帆、副部长陈生具体交待:以“中共华中分局第一工作委员会上海特别支队”的名义进入蒋管区,对外以张强为主,朱文鉴为政治交通,负责对内的领导工作。主要任务是从事情报、策反和组织武装斗争。民国35年6月,他俩离开苏北前往上海,拟在上海、厦门、香港一线以商业贸易为掩护,建立网点,开展工作。适逢内战爆发,长江交通断绝,朱文鉴暂留上海,设法与组织联络。是年秋天,张强从上海到厦门,辗转回到惠安、南安和晋北一带,利用旧关系,先后组织起“新民主主义同志会”、“正义社”,以联络各界知名人士,强调造福桑梓。继又建立“生活促进会”、“新民主义读书会”,团结进步青年,为敌后游击区培养骨干分子。
民国36年夏,朱文鉴从上海到惠安。她偕张强去香港寻找新华分社联系。接待人表示:派出人员众多,战争时期难以清理,并告诉他俩按原计划,独立作战。于是张强多方联络在香港的福建同乡、友人和闽南籍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地方绅士,共同筹划回福建工作。
民国37年5月,张强、陈盛智等人在香港成立“福建人民自救同盟”,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组织准备,伺机武装斗争;在农村扩建游击区,开展反“三征”和减租减息斗争;在城镇争取开明绅士,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投诚,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早日解放福建作准备。6月初,张强向中共香港分局汇报成立“福盟”的经过,得到李嘉人的认可。随后“福盟”成员按照分工的任务,先后返闽开展工作。张强抵达厦门后,为扩大-工作范围,即以“厦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义于12月在中孝里10号召开会议,拟在安溪、永春、德化、大田等地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人民政权,迎接解放军南下,早日解放福建。会议还决定成立“福建人民军”,布置筹集新式短枪二三十支作为武装骨干。会后,张强走访张圣才,请其解决进山后的医药问题。
民国38年1月,张强抵达安溪三洋杨玉霜家,经杨介绍与王新整接触,双方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加强革命力量,共同发动武装斗争,并研究利用玉坑康明琛的关系,建立武装据点。双方还商议各自从厦门等地调人进山。2月,中共泉厦临工委从厦门大学等学校选调石益、张永年等党员6人,先后到达永春坑仔口,安排在各学校任教员作为掩护。这时,王新整、朱文鉴在坑仔口召开会议,共商建立中共安(溪)永(春)德(化)临工委,下辖玉坑党总支。并制定《三个月工作计划》。王新整离开后,永(春)德(化)大(田)的工作由朱文鉴、张强负责,并组织“抗征会”,开展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工作。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福建各地游击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安永德大游击区颇具规模之际,4月厦门街头出现“警告特务张强,勒令停止活动”的布告。时他正与安溪游击队合作攻打湖头即将胜利。为了向领导说明情况,张强和石益夤夜赶到安溪长坑找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中心县委要求张强退出领导,到德化隘门街等接华中分局的关系。经徐志荣的推荐,张强、朱文鉴暂到玉坑小学教书。他俩遂把安(溪)永(春)德(化)大(田)漳(平)等地的-关系和人员、0、文件全部交出。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派来一批干部抵达永春坑仔口,加强对永德大地区工作的领导。随后,张强被关押、审讯,5月25日不幸牺牲,年仅31岁。
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强为革命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书。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烈士故乡惠安为张强修建墓园,并以惠安县人民委员会的名义为其竖碑,以为纪念。

标签: 中国 |  福建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