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名人

黄道 [公元1900年-1939年]

时间:2020-08-24 上饶市浏览量:247

黄道
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早年就读于上饶鹅湖师范和南昌二中。在南昌期间,接受《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的影响,与袁玉冰等8人志同道合,成立鄱阳湖社(后改名创造社),创办《新江西》杂志,议论国事,抨击时弊,宣传革命,人称“江西八大家”。他支持在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方志敏等人组织的反腐败教育和查禁日货的斗争,并吸收方志敏为该社社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社即与党联系,并取得支持。
民国12年(1923年)秋,黄道与邵式平一同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出席 的代表和校党支部书记,团结和教育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爱国青年,领导北京高等师范学生积极投入“五卅”运动,成为“实际上是北方国民革命的领导主持的一员”(陈毅语)。
民国15年“三一八”惨案后,黄道遭通缉。他接受党指示回南方工作,创建了横峰县第一个党支部。他深入农村开展农-动,组织农民协会,配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年底,任国民党横峰县党部领导人、上饶中学师范部主任,与邵式平共同领导农民武装攻占县城。不久,回南昌被选为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兼任宣传部长和南昌二中主任委员。
作为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之一,黄道积极参与南昌起义前的准备工作,与刘伯承、聂荣臻商讨地方组织配合起义诸问题,组织工人、学生成立担架队、宣传队,有力地支援了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后,黄道再遭通缉。他秘密回到家乡。“八七”会议后,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领导了弋横农民武装-,为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不懈的斗争。民国19年,赣东北与闽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为赣东北特区(后改为赣东北省),黄道任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特委(后为省委)组织部长、军区政治部主任。
民国20年7月,黄道调任闽北分区委书记。时值“左”倾错误影响,闽北红军被调往赣东北组成红十军准备攻打九江,闽北兵力空虚,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黄道到任后,重建红军,成立闽北独立团,亲任军分区政委。在他和黄立贵等同志的领导下,打退国民党军的“围剿”,扩大了苏区,保卫了人民政权。到民国22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包括福建的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邵武、顺昌和江西的上饶、铅山、广丰、贵溪等地区,拥有一个独立师和数千地方部队,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大力发展,闽北苏区达到鼎盛时期。
民国22年5月,闽北革命根据地与新建立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合并成立闽赣省,黄道调任闽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民国23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红军长征后,黄道奉命留在闽北,领导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国民党10万正规军扑向闽北,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他审时度势,团结分区委大多数同志, 了以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后叛变)为首的“以红色堡垒对白色堡垒”的“左”倾错误,作出撤出苏区首府大安,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以武夷山为依托,独立支撑,改变策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克服各种困难,粉碎国民党当局妄图“饿死、冻死、淡死”红军的阴谋。民国25年4月,与叶飞等同志领导的闽东打通联系后,组建了闽赣省,黄道任省委书记。“七七”事变后,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决策,成立闽赣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动与江西、福建两省的国民党当局谈判,将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队,开赴抗日战场。
新四军北上后,黄道调任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和中共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部长、江西省委书记等职,组织江西各界人民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8年5月,在赴皖南前线新四军军部的途中,遇害于江西河口镇。著有《黄道诗文集》。

标签: 中国 |  江西 上饶市 | 横峰 | 

展开全文
<上一条   |      |   下一条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