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明山东临清人。编筐工匠。
临清在明代中期已发展成为运河沿岸的重要商埠之一南北货运船只云集于此。至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临清城区日益繁荣,“缎店三十二座,布店七十三座”,花店、粮店、酒店、杂货店数处,“商贩之夫,日益屯聚”。
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大量农民破产。统治者为增其收入,开始“监收船料商税”,建立了临清钞关。又“万历二十四年闰八月,于关前建浮桥,以防越关”。运河沿岸,多设关卡,使工商业遭到严重摧残。临清“往年伙商三十八人,皆为沿途税使盘验抽罚,资本折尽,独存二人矣。向来缎店三十二座,今闭门二十一家;布店七十三座,今闭门四十五家;杂货店六十五座,今闭门四十一家。辽左布商,绝无一至矣。”在这种情况下,临清工商交困,无计为工,无法做商。于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激起了临清人民(包括商人、作坊主、工匠、徒工等)驱逐督税天津、兼管临清税务的宦官马堂的斗争。
马堂是万历年间的中官。他一到临清,便在城区和水陆要道设立种种税卡,建立衙署。他招雇流氓、恶棍等“亡命之徒”数百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拿锒铛”公开抢夺工商者的财产,“拦截过路船只,任意抽税。如有工商者敢于怠慢和稍有反抗,就被诬指“违禁”,不仅货物被枪,而且人也被加罪。致使工商者遭到严重摧残。绸缎店、布店、杂货店等相继倒闭,“家破者大半”。税监马堂甚至以“斩首”威逼群众。市民忍无可忍,“远近为罢市,纵火焚堂署,毙其党三十七人”。
临清人民反监税斗争震动了朝廷,内阁大学士赵志皋奏本说:“昨日山东抚臣揭谓众怒为水火,不可响迩,若不及今取回马堂以安反侧,则将来事势有不可言者。夫旷税之役,臣亦逆知必然有今日……然不意临清一发若斯之烈也。临清为运河咽喉,齐鲁要塞,民俗剽悍,加之东南西北之人贸易辐辏,乘乱一呼,云集雾合,此地一摇,则三齐震动,京师欲安枕不可得矣。乞速下德音,急撤回马堂,行令抚按,加意安抚,或念法不可绝,姑就一二倡乱者惩罚,以弭观望,实宗社无疆之福。”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急忙令巡抚刘易去临清“查为倡乱者”。
刘易奉命到临清后,这场反税监斗争遭到镇压,统治者“诏捕首恶,株连甚众”,在“人人自危”的关键时刻,以编筐子为业的手工业者王朝佐,挺身而出,向残暴的统治者声称:“首难者我也,请独当之,勿累无辜”,王朝佐“一人承当,阖郡人民赖其保全”。他“临刑神色不变”,从容就义。
王朝佐为保护民众利益牺牲后,其事迹在临清人民中间广为传颂。数年后,州守陈一经嘉其义,建起了“王烈士祠”.后其祠倒坏,清道光三十年(1860年),临清人民又为王朝佐立碑以示纪念。目前,此碑存放在临清大众公园内。
王朝佐烈士碑碑文如下:
王朝佐者,明末人也,姓王,讳朝佐,平素仗义。万历末年大监用事,中官马堂者,收税临清,百端骚扰,地方被害。人心痛恨已极,焚其衙署,毙其党三十七人。事闻株连甚众,人人自危。王朝佐慨然出首,一人承当,阖郡人民赖其保全,载在州志。当时州尊陈一经嘉其义,为之立祠。其祠倒坏三十余载,士民过其地者,知其慷慨殉义之事,莫不悼叹。今者惟赖四方好义君子,同心捐助,因其旧址,廓而大之,鸠工店庀材,不数月工程告竣。庶几微显幽闻,而烈士义气之概,永垂不朽,以符有功德于民,则祀之之意云。
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仲夏
阖郡土民公立
标签: 中国 | 山东 聊城 | 临清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