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人物
2020-08-24| 李梦遇 (?~1853)字润堂,山东博兴人,进士。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兴平县县令升任佛坪厅同知。任职期间,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修文昌祠和龙、火、虫神庙;咸丰元年(1851)创修迎秀书院。二年(1852),设训导署。《佛坪厅
2020-08-24| 王邦俊 字吁卿,福建龙溪举人。明万历七年(1579)任商州知州。他重修州城西说法洞栈道。“火攻石壁,凿山三月,架梁四道,削险开径,砌石连栈,于是避水登陆,上至五鬼窑,下至说法洞,凡二里许”。他设立学校教诲地方子弟,为地方培养出人才。续修《
2020-08-24| 罗文思 字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为进士。曾任白河、蒲城、商南诸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任商州知州。据《陕西通志》记载:罗文思到任商州后,整顿吏治,开辟荒田,修整渠堰,兴桑养蚕,减轻徭役,开筑道路,修
2020-08-24|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镇安县北阳山庙坪(今月西乡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右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政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
2020-08-24| 江天合,号乾斋,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初监生,镇安县城后街人。幼时丧父母,贫困度日,后以开矿办厂(在回龙二台子办铜矿多年),经商致富。性直慷慨,乐于助人。重视文化教育,特聘当时名流为其子授课。喜为群众谋福利、,做善事,当时从政者均难以相比。光
2020-08-24| 郑世伟,生卒年不祥,镇安县柴家坪人。光绪年间,岁贡郑世伟不以官位或舌耕为重,而注重实业技术的发展,他悉心研究《蚕桑辑要》《邠风图考》等书,取其新法,进行实验,亲手栽桑万余株,并热心帮助农民发展栽桑养蚕,获得显著成效,被誉为蚕桑专家。设立学
2020-08-24| 陈绶(1841—1910) 字紫荫,自号灌园迂叟。洛南县城西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得拔贡,次年入京应试,朝考一等,得七品京官加封四级,出任吏部考功司兼验封司行走。陈初入京都任职,父亲以其嗜酒嘱咐戒饮,后父病危,请假归省,不幸回至家
2020-08-24| 王之球 生卒不详,字天玉,洛南县永丰镇人。<br>王之球家境贫困,父亲因身负重债,经常躲避在外。凡家庭所欠官府租税、私人债务,债主屡次登门追要,王虽然非常苦恼,但却性格洒脱而不拘束,仍然诵读诗文。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后补举人,后
2020-08-24| 陈良均<br>字筱梧,号厚斋,漫川人。幼丧父,母徐氏以纺织供其读书。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二十四年(1898)任甘肃权宁知州。见积案累累,多属回民同族之间细小纠纷,故每次判案必恳恳晓以大义,民多感悟,不久则案无留牍。还撰写《训俗浅
2020-08-24| 张大年<br>色河人,字椿圃。一生务农,喜读书,通晓大义。他勤于耕耘,俭于治家,重于积累,乐于助人。每到年关,总要挤出些钱物来接济贫穷乡邻,而且不让人知晓,惟恐伤人自尊心,清道光十五年(1835),县境发生饥荒,他公开捐粮三十石,交知县赈
首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 尾页 第 78 页 / 共 3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