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人物

清朝人物_第39页 (共359页3581条)
刘述元

2020-08-24| 刘述元(1714~?),号铁峰,平远东石东汶村茶园下人。祖上居梅县,后迁居东石。其父云鹏,廪生,50岁生下述元。有兄弟6人,其中,后人知道的有兄箕元、弟策元。<br>刘述元幼时生性活泼、思维敏捷。8岁起在家乡读私塾,11岁圈点经书,13岁

谢国宝

2020-08-24| 谢国宝(1709~1780),字完卿,又名周书,平远县差干鹿溪村(今文丰村)人。<br>国宝父佳季,精通医学,尤其擅长针灸。国宝幼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8岁考取秀才,39岁入选廪贡生。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酷爱岐黄之业,长期研习其父的良方

姚璋

2020-08-24| 姚璋(1752~1824),乳名朝荣,号片石,又号达斋。平远县大柘清河村人。姚璋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家乡读私塾,个性聪颖,思维敏捷,勤奋好学,10岁就能作文。其人中等身材,十分文静、老实。时知县李煜一见,认为姚璋一表人才,前程远大,十分

肖汉申

2020-08-24| 肖汉申(1769~1815),字绍嵩,又字天锦,号银槎,平远八尺肥田村人。其父位谋,母赖氏,先祖是由福建连城迁至平远八尺肥田。在其家族中,每代皆有达官文士。而高中进士的,自汉申之后逐渐减少。<br>肖汉申自幼家贫,父亲早逝,全靠其母抚养成

余东雄

2020-08-24| 余东雄(1893~1911年),佛山镇人,出生于马来西亚华侨家庭,父亲余广晋是南洋毗叻埠华侨巨商。余东雄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希望祖国能革除弊政、兴旺发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盟会派员到毗叻埠发展会员时,年仅15岁的余东雄便与

罗颢

2020-08-24| 罗颢(生卒年月不详),字颢甫,绿潭堡人,迁居佛山。曾祖父罗绅, 由地方荐举上京应考的,历任县令、知府,以有政绩而知名。<br>罗颢少年时志气不凡,喜欢行侠仗义。长大后,专心读书。属王阳明学派,喜欢宣扬“良知良能”的道理。门徒有数百人。清康

罗文俊

2020-08-24| 罗文俊(1789—1850年)字泰瞻,号萝村,南庄镇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记名以御史任用。道光十三年升左春坊左庶子,补翰林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授通政司副使、詹事府詹事,累官工部左侍郎。派查东陵工程

王兴

2020-08-24| 王兴(1616~1658)<br>王兴,字电辉,广东恩平人,祖籍福建漳州。因其身材矮小而又富于智谋,被人戏称为“绣花针”。<br>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王兴立志反清复明,尽散家财以招集义兵,四方义士纷纷投奔其下,屯兵于禺北花

李雁南

2020-08-24| 李雁南,名群,礼乐新民西宁里人(一说开平人)。父李云锡,生养8子,其排行第六。家贫,性慷慨侠义,青年时曾当船夫,投身绿林遭清廷缉捕,避走香港,于香港加入三合会。之后举家赴南洋,寓居槟榔屿,任教于华人书馆。经革命党人薛南介绍,认识孙中山,遂

赵泰来

2020-08-24| 赵泰来(1815-1854)清末新会天地会头领、江会红巾军军师。字梅皋,后改名嗣良。广东新会县滘头乡(今属江门市江海区)人。出身官宦之家,父曾任江西省知府。早年赴广州学海堂读书,中过举人。擅填词,弃仕途。回乡后,结识江湖义士,与江门

首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  尾页  第 39 页 / 共 3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