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人物
2020-08-24| 黄子高(1794~1840),字叔立,号石溪,广州番禺石溪乡(今属海珠区新滘镇)人。子高书精小篆,下笔如铸。少以词章著称,时人得其片纸,争相珍藏。道光十年(1830)应南海试,立就千余言,督学为之惊异,被选为优贡生,甚得总督阮元器重,被提
2020-08-24| 潘正衡(1787~1830),字仲平,又字钧石,原籍福建,先辈入粤,著籍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因报效治河工程有功,授予同知衔,任盐运副使。正衡事母至孝,少负诗名。因癖爱黎简书画,便于河南栖栅建造房舍,购黎简书画悬之四壁,并
2020-08-24| 梁纶枢(1790~1877),字拱辰,号星藩,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自幼刻苦读书,却淡薄功名,无心科举。其父经国在广州十三行开设天宝洋行,到嘉庆末年,生意不景,贸易亏损。道光七年(1828),纶枢接手经营,翌年,他捐输工费银9万5千两。道
2020-08-24| 潘正炜(1791-1850),字季彤,号榆庭,潘振承孙,潘有度四子。他继承两代家业后,又以潘绍光名义开设同孚行,业务更为发展,是潘氏生意贸易最为鼎盛时期,仍居于十三行领袖地位,被外商尊称为潘启官三世。有资料统计,当时其家财约值1亿法郎,在
2020-08-24|潘有度(1755-1820),字宪臣,号应尚,又号容谷。潘振承四子。他幼年兼承家学,饱读诗书,长成后继承父业,主理潘家同文行业务。由于深谙对外贸易之道,博得官府信任,赞其“洋务最为熟练”,业务续有发展。其后,十三行总商曾一度易人,但不久他又
2020-08-24| 潘有为(1743-1821),字卓臣,号应麟,又号毅堂。潘振承次子。他不侍父营商而选取入仕之途。他博学多才,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考中举人,越两年考取进士,授职内阁中书,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唯他性情耿介,不事权贵,居京官十七年从未升
2020-08-24| 李青来(1748~1833),原名明彻,字大纲、云飞,道号青来,祖籍江苏松江(今上海),先祖早年入粤,青来出生于广州。他年少聪慧,12岁出家,在罗浮山冲虚观修道,刻苦自学历法、绘图、绘画,精通天文、地理、历算。曾充任贡使,携画上京,得访钦
2020-08-24| 胡亚基(1816~1880)<br>胡亚基,名玉玑,字南生,号琼轩,又名璇泽,广东番禺黄埔乡(今广州市海珠区)人。<br>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新加坡开埠后不久,胡氏的叔父胡宏宝前往该埠谋生,初打工,后开杂粮店,取名“黄埔公司”,专营
2020-08-24| 马侣(?--1911年04月27日 ),又名马吕,汉族,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原番禺)人。<br>早年加入行伍。曾随部队驻军安南(今越南)海防,这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参加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勇敢善战,深得黄兴器重。19
2020-08-24| 徐容九(1872年-1911月4月27日), 男,汉族, 新华镇三华村三华店人,革命烈士。<br>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3.29”攻总督署,转战至小北直街高阳里口盛源米店,垒米包作掩体,拼死抵抗,坚持一昼夜,弹尽爬墙突围,重伤至残。
首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 尾页 第 30 页 / 共 3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