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分类: 战史风云 查看: 1153
拉拢蒙古国是北约东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行动。
蒙古国2008年至2012年的施政纲领将获得北约“全球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2009年额勒贝格道尔吉当选总统后,蒙加强了与北约的关系。2010年,额勒贝格道尔吉首次参加了在里斯本举行的北约峰会,并公开向北约示好,表示愿意增加赴阿军人数量。
额勒贝格道尔吉在会见北约高级官员时表示,希望与北约加强军事合作,建立正式关系,即加入北约“全球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德国等北约国家对此也表示支持。2010年,时任蒙国防部长的包勒德正式访问北约总部,并参加讨论阿富汗问题的北约高级会议。蒙古国与北约高层互访进入频繁期。
2011年4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北约高级会议通过了建立伙伴关系的新政策及合作机制,目的是为与非北约成员国建立正式关系,共同应对国际维和与安全等方面的威胁。这为蒙古国获得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础。
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据蒙古国学者分析,蒙在遵循“开放”、“多支点”平衡外交的原则下,在利用政治、外交手段保障国家安全的新国家安全思想指导下,除平衡发展与两大邻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外,还将发展与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欧盟、北约等“第三邻国”的外交关系作为保障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蒙古国视包括北约在内的“第三邻国”为其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同时,希望在蒙军军事改革过程中获得美国和北约的援助。此外,在美国和北约支持下参与更多的国际维和行动,以扩大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
作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方面寻求蒙古国对其反恐战争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更看重其位于中、俄两大国家间的战略地位。因此,美国不惜重金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建立了国际维和训练中心,并从2003年开始举行代号为“可汗—探索”的联合军演。目前蒙古国总兵力为1万多人的军队已建成两个维和营,参与全球维和。而据统计,近10年来有5600多名蒙古国军人参加了各种维和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蒙古国经过几年努力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其宗旨是利用政治、外交途径保障国家安全,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而北约拉拢蒙古国则是其东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大背景下,蒙古国对北约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