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遗恨,然而正因为这无穷的遗恨,才令人肃然起敬,才令人感动不已。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有许多令人感动不已的悲壮瞬间。这篇文章所选出的十大悲壮瞬间,虽然只是历史江河中的一束浪花,但毕竟是被波澜壮阔的浪潮涌起的最为耀眼的浪花。
1、张自忠壮烈殉国
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所以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抗日英烈。张自忠将军在日军四面围攻之下,身中七弹,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凭这一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2、崖山一战天下亡
宋朝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于华夏民族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最终的结果,就是亡了天下。
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南宋民族英雄们,却在这一战中,发出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吼声。这一仗虽然南宋军队惨败,但是十万宋朝军民,却在目睹了陆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后,齐齐的跳入大海。
据《宋史》记载,崖山之战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也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传说,张世杰在风雨中问天求卜,若天亡大宋,则让船沉于此海。最后,果然在风雨交加中,船沉,人死,国灭,天下亡。
3、文天祥宁死不屈
清代诗人张尔荩为其撰写楹联曰:“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十四个字言简意赅,让后世领略到史可法与扬州共存亡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
6、李定国客死异乡
军事领袖的孙可望嫉妒,最终孙可望投降了满清,被封为王,并将南明军的虚实尽数告诉了大汉奸洪承畴,最终李定国被迫退向缅甸。不久又传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的消息。李定国,这位南明最后一根支柱终于病倒了。临终之际,他对儿子说:“宁可死于荒野,也绝不可投降。”一代名将如此客死异乡,不禁令人动容。
7、岳飞尽忠风波亭
岳飞勇抗金兵、保家卫国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然而可叹这南宋一代名将没有战死在疆场,却惨死于自家朝廷的牢狱之中。这里以岳飞作为悲壮英雄的代表,实际上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历代以来冤死于自家朝廷手里的名将贤相,类似这种自毁长城的行经,人们在愤怒之余,更多的只有唏嘘叹息。
8、夏完淳为国赴难
公元1647年,既是明永历元年,也是清顺治四年。就在九月十九日这一天,清兵如林的南京大狱中,43位抗清义士慷慨赴死,为国捐躯。其中有一位年仅17岁少年,临行前面不改色,一如平常。同时赴难的一位老人问他:“孩子,你年纪轻轻,为何就要赴死呢?”他微笑答道:“宁为袁粲死,不作禇渊生!老人家为何看不起我呢?”说罢,从容就义,为国赴难。这位少年就是史上为国捐躯年龄最轻的抗清英雄夏完淳。
在清军的大牢中,夏完淳写下一首题为《别云间》的五言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当后世人们看到这首诗时,谁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壮与豪迈?谁能体会出一个十七岁的短暂生命的真正含义呢?
9、石湖奉命出使日
如果说陆游只能是怀着满腔愤恨而老死山野,那么范成大就是用实际行动,扞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公元1170年,南宋孝宗皇帝决心废除使臣向金国皇帝跪拜受书这一耻辱性的礼仪,朝中大臣无不畏惧,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奉命北上。
于是,范成大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金国。他在金国几乎被害,但终于不辱使命。在出使途中,他含泪写下“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这首诗遂成为千古绝唱。
10、张巡尽节睢阳城
唐朝安史之乱中,张巡以数千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城,与十三万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四百余战,杀死敌将三百人,士兵十二万人。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最后城破,张巡与麾下部将三十六人一起殉节,留下了大唐王朝最悲壮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