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闻

水浒中最耐人寻味的两次虐杀

时间:2022-09-05 分类: 野史秘闻 查看: 157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中国自古即有长兄如父的传统,武松对哥哥的感情非常深厚,爱屋及乌,对嫂子潘金莲自然敬爱有加,这就是简单之处。但是,这个家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说存在着许多的隐患。武大郎丑陋而懦弱,没钱没本事,潘金莲则年轻美丽,生性淫荡,这种严重的不和谐因素迟早会引发家庭灾难。
水浒传宣扬的是英雄的禁欲主义,武松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英雄人物,所以,武松必须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尽管其年轻英俊,挺拔威猛,面对嫂子的喜欢和挑逗,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嫂子视为性对象的,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金瓶梅作为一部世俗小说,对武松性心理的刻画有所松动,武松是“假意”答应潘金莲的性要求,然后杀之。这样的叙述很值得玩味。另外,邻居王婆的不安分,也是一条导火索。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生活,人的性心理很难健康养成。
在《水浒传》中,武松杀掉潘金莲,是一刀刺入胸口,剜出五脏六腑,显得非常光明正大,但是,这种复仇杀人手段在旧小说里十分典型,出现的频率也高,对读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刺激性了。到了《金瓶梅》里,武松杀嫂显得镇定、阴险而冷血,这个情节刻画得长而细腻,极度色情、暴力和血腥,令人作呕。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武松的变态心理,而是通过对潘金莲死时的性特征描写和诗词说明,作了画龙点睛的暗示。
如“白馥馥”“星眸半闪”,这恰恰是作者描写潘金莲和西门庆交媾时最喜欢用的字眼,暗示潘金莲不是被屠戮,而是在享受。如“悼哉金莲诚可怜,衣服脱去跪灵前。谁知武二持刀杀,只道西门绑腿玩……”这一感慨,显然把武松杀嫂的“正义复仇”行动,和二十七回醉闹葡萄架西门庆对潘金莲的性虐待联系在一起。
作者为何要这么写?为何要把武松与西门庆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耐人寻味。如果说潘金莲是杀人者偿命该死的话,那么,潘巧云的死,就显得有些冤了。诚然,在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通奸行为确为人们所不耻,丈夫杀死和别人通奸的妻子是法理人情认可甚至鼓励的,以此为标准,杨雄似乎并没有错。从《水浒传》的叙述来看,杨雄对妻子还是比较满意的,若是潘巧云的通奸行为不被曝光,加上“第三者”是个和尚,婚姻或能维持,家庭不会破裂,潘巧云也不会惨死。偏偏出现了一个偷窥狂石秀,好像私家侦探一般,从中推波助澜,一步步把潘巧云送上了断头台。
表面上看,石秀帮杨雄摘“绿帽子”是为了兄弟之间的“义气”,如果仔细阅读潘巧云出场到死的那段文字,石秀的心理同样耐人寻味。按照旧小说的惯例,潘巧云出场时,要对她的相貌进行铺叙,作者巧妙地安排石秀的视觉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段铺叙明显有违小说整体风格,有着罕见的“荤味”,也就是说,石秀用自己贪婪的眼睛把潘巧云上上下下扫了个遍,甚至神奇到能剥去她的衣服,透视她赤裸的胴体,一个正常男人的性欲望已经萌生。
和武松一样,石秀也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禁欲主义者,潘巧云是他的“义嫂”,这个坎他迈不过去,也不允许他迈过去。所以,石秀只能选择压抑,由压抑而仇恨潘巧云,甚至转而嫉妒杨雄,极力想破坏这个家庭。这种变态性心理在他的捉奸和虐杀过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写道:石秀便把那妇人头面首饰衣服都剥了,杨雄割两条裙带来,亲自用手把妇人绑在树上。石秀也把迎儿的首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贱人,留他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那妇人在树上叫道:“叔叔劝一劝。”石秀道:“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全裸地虐杀一个女人,甚至连一个小丫鬟也不放过,石秀的表现积极而残忍,让人难以理解。
从这两次虐杀可以发现,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在人性上本质一致。《水浒传》对欲望的极度压抑,《金瓶梅》对欲望的极度放纵,两个极端,当为今人所反省
展开全文
上一组:南朝宋明帝的“阴间部队”
下一组:古今中外野史杂谈
相关信息
野史趣闻:宋朝三个皇帝为何拒绝登基

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只要能继承的人大都是拼命争夺,然而,在宋朝有三位皇帝却拒绝登基。面对如此有魔力的宝座,却不动心,这又是为何呢? 1、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

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在古装剧中经常看见女孩子的父母或者师傅会在其手臂上点一个守宫砂,砂在贞操在,一旦贞操消失那必是终身耻辱。那么这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

传说中的易容术,一个变脸的恐怖过程

易者改变,容者容貌,所谓易容术便是改变人容貌的技术(艺术)。 在一些小说或者电影中常常有关于易容术的描写,常常是转身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一个人要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是可能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却是不可能

三寸金莲的血泪史:中国古代缠足历史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至今都是一个 历史之谜 ,人们仍难理解为何要缠足。那么缠足,何时产生?又为何流传千年? 1、缠足自上至下流行 司马迁的《史记》称:临淄女子,弹弦,呫缠。其中呫缠可能指缠足,或许仅限于少数风月场所中的女性

乾隆年间一起轰动的“冤魂附体”大案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正如每部戏剧都有一个缓缓拉开的序幕,莎翁的名作《哈姆雷特》也不例外,这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的缘起,就是父亲的冤魂向哈姆雷特讲述自己被害的经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哈姆雷特搭上了自己乃至爱人的性命,才杀死了

中国盗墓史上未解的奸尸案

奸吕雉尸确实是中国盗墓史上最不能理解的一桩妖艳谜案。盗墓也叫掘冢,在汉代是一种违反人伦的不道德行为。然而,真正出现了盗墓奸事:不仅掠窃珠宝,还要奸尸。真是丧尽天良啊! 刘邦的老婆吕雉遭赤眉军辱尸体一事,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

揭秘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

乾隆年间借尸还魂案惊动纪晓岚

说起借尸还魂,很多人其实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因为很多人其实没有亲眼见过,不过,这样的事件确实是在历史上真真实实的发生过。清代文人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了一则离奇的借尸还魂案,案件的主审官为他的父亲,而同时期的另一著名

揭秘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终去向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

为何历代帝王都不将国都设在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难攻,有险可守是很重要的,例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应天(今南京)建都,就是认为应天有长江天险,历来都是北方游牧部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擅长骑兵,南方大山,大河,多不宜攻克,并且皇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