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闻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们命运一路走低内幕

时间:2022-09-05 分类: 野史秘闻 查看: 168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命运做成一张图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滑曲线:虽然偶有波动,但是基本上是越来越惨。
秦代以前,亡国之君虽然失去了国家,但不会失去尊严。商汤俘获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夏桀之后,将他流放于南巢。在流放地,夏桀身边还有几个侍臣陪伴,基本上保持了贵族的生活待遇。和夏桀比起来,商纣王性格比较刚烈,于鹿台之上自焚而死。如果不死,他的下场和夏桀应该一样,止于被流放而已。周武王叹息之余,将纣王的两个儿子武庚、禄父封为诸侯,让他们分邦建国。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虽战乱重重,不断有诸侯被灭国,但是胜利者对亡国之君一般都以礼相待。就拿著名的吴越恩仇来说,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之后,并没有想杀掉夫差。他的计划是迁夫差于越国东部边陲,封他一百户以养老。倒是夫差自己羞愧难当,自杀而死。

之所以如此优待,是贵族政治的风度使然。在秦始皇以前,中国社会一直是贵族社会,“礼”是政治的最高原则。对贵族们来说,胜利是重要的,风度更为重要。考诸世界历史,欧洲人也是这样做的。欧洲政治中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做过国王的人即使被从王位上推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

虽然秦始皇的后代基本都被杀光了,但秦代之后,善待亡国之君的政治传统又一度恢复。比如汉代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下场就比较有面子。曹丕称帝之时,识时务的刘协亲自“劝进”,明智地配合曹丕完成所谓“禅让”仪式,让曹丕避免了篡位的恶名,顺利当了皇帝。过后他被封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甚至行汉正朔。刘协太太平平地当了十四年山阳公后,得以善终,终年五十四岁。死后他不但被谥“孝献皇帝”,还被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他的儿孙刘康等人相继继位,山阳国存在了八十九年,直到永嘉年间被少数民族所灭。对一位亡国之君来说,刘协可谓功德圆满。蜀国末主刘禅和吴国的末代君主孙皓命运也与此大致相类。

曹丕导演“禅让”大戏之时,肯定不会想到,四十五年之后,另一位权臣司马炎以几乎同样的手段,从他侄孙曹奂手中夺取了皇冠。曹丕代汉的成功演出,为后世树立了范本。在这之后,西晋、宋、齐、梁、陈、北周北齐、隋、五代的梁朝及大宋王朝,都照葫芦画瓢,将“禅让”剧本搬演了十次。

开始几次,大家都是搬演旧本,规规矩矩,亡国之君都得到了善终。对亡国之君首开杀戒的是南朝宋主刘裕,本来东晋末帝司马德文也很懂事,十分识相地在禅位诏书上签字,又不等刘裕“三让”就搬出皇宫。刘裕也按历代规矩,封了司马德文一个爵位。然而,中国历史的内核在此时悄悄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皇位的争夺者由平民阶层转向了流氓。刘裕是市井无赖出身,根基太浅,士族并不真心拥戴。何况称帝之时,刘裕已经年近七十,司马德文正是年富力强的三十六岁。司马德文的存在,让刘裕不能安枕。即位不久,他派兵将司马德文杀死,接着又对司马一族痛下杀手,几乎夷杀了全族,开后世之君屠杀逊帝及先朝宗室之先河。

从那之后,中国改朝换代的模式发生变化:新皇帝逼旧王朝末帝禅让后,先封前朝末帝为王,然后再找机会暗杀并灭族。南朝的齐王萧道成逼刘裕重孙子刘凖逊位,萧道成的后代萧宝融禅位于梁王萧衍,萧衍的后代萧方智禅位于陈王陈霸先,都是这个做法,一丝不差。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全食一郡。一年之后,陈霸先派亲信前去诛杀萧方智。十六岁的萧方智绕床而跑,边跑边哭喊:“我不愿当皇帝,陈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现在又要杀我!”士兵追了好几圈,才抓住萧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

这种先封后杀的把戏一直足足玩了八次,到了五代时期,那些末代皇帝才算回过味儿来。五代时期的末代皇帝中有两位是自杀而死,免得受二茬罪。后梁末帝朱友贞是国破后自刎而死,后唐末帝李从珂是国亡后自焚而死,都算是比较明智。

不过,被直接杀死,还算不上末代皇帝中最惨的下场,最惨的是像北宋徽、钦二帝那样在无比屈辱的流放中受尽折磨后死去。被流放到北方边地后,赵氏父子倒是“经得住打击”,选择了顽强地活着。他们被关押在一座小院里,在朔风沙尘中吃着不堪下咽的食物,靠回忆往事过活。徽宗在恶劣的环境中患了重病,双目失明,忍受了九年俘虏生涯后凄惨去世。而赵桓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足足受了三十五年的罪,才在绝望中死去。

展开全文
上一组:古代战争中的性暴力
下一组:雍正死因之说
相关信息
野史趣闻:宋朝三个皇帝为何拒绝登基

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只要能继承的人大都是拼命争夺,然而,在宋朝有三位皇帝却拒绝登基。面对如此有魔力的宝座,却不动心,这又是为何呢? 1、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

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在古装剧中经常看见女孩子的父母或者师傅会在其手臂上点一个守宫砂,砂在贞操在,一旦贞操消失那必是终身耻辱。那么这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

传说中的易容术,一个变脸的恐怖过程

易者改变,容者容貌,所谓易容术便是改变人容貌的技术(艺术)。 在一些小说或者电影中常常有关于易容术的描写,常常是转身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一个人要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是可能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却是不可能

三寸金莲的血泪史:中国古代缠足历史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至今都是一个 历史之谜 ,人们仍难理解为何要缠足。那么缠足,何时产生?又为何流传千年? 1、缠足自上至下流行 司马迁的《史记》称:临淄女子,弹弦,呫缠。其中呫缠可能指缠足,或许仅限于少数风月场所中的女性

乾隆年间一起轰动的“冤魂附体”大案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正如每部戏剧都有一个缓缓拉开的序幕,莎翁的名作《哈姆雷特》也不例外,这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的缘起,就是父亲的冤魂向哈姆雷特讲述自己被害的经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哈姆雷特搭上了自己乃至爱人的性命,才杀死了

中国盗墓史上未解的奸尸案

奸吕雉尸确实是中国盗墓史上最不能理解的一桩妖艳谜案。盗墓也叫掘冢,在汉代是一种违反人伦的不道德行为。然而,真正出现了盗墓奸事:不仅掠窃珠宝,还要奸尸。真是丧尽天良啊! 刘邦的老婆吕雉遭赤眉军辱尸体一事,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

揭秘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

乾隆年间借尸还魂案惊动纪晓岚

说起借尸还魂,很多人其实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因为很多人其实没有亲眼见过,不过,这样的事件确实是在历史上真真实实的发生过。清代文人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了一则离奇的借尸还魂案,案件的主审官为他的父亲,而同时期的另一著名

揭秘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终去向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

为何历代帝王都不将国都设在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难攻,有险可守是很重要的,例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应天(今南京)建都,就是认为应天有长江天险,历来都是北方游牧部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擅长骑兵,南方大山,大河,多不宜攻克,并且皇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