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闻

历史上历代王朝是如何定都的?

时间:2022-09-05 分类: 野史秘闻 查看: 231

中华文明滥觞于黄河岸边,就像所有的文明古国一样以河流为自己文化的起点,在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以前中国南北有诸多文明,黄河流域有半坡,红山,长江流域有河姆渡和良渚,但是因为南方树木茂盛,瘴气甚多,洪涝灾害严重,导致长久流域除了楚文化以外其它文明很难维持,而北方平原沃土,当时黄河灾害还不严重,风调雨顺,北方文明逐渐取代这种南北共荣的局面,由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可以看出来北方文明已经将南方文明超越的现实。
中国的三个奴隶制王朝都将都城建立在黄河岸边,夏朝的首都据现在调查是在黄河北岸二里头,商朝屡次迁都,最终定于朝歌,而历代学者挖掘的殷墟也正是在黄河附近。西周定都镐京,也就是陕西西安附近,东周定都洛阳。当时在黄河附近出现很多大城市,像临淄,邯郸,大梁,但是就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以及军事条件而言,当时所有的城市都不可以和洛阳咸阳相提并论。
咸阳背靠华山,面朝黄河,渭水环绕,同时处于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又因为函谷关和崤山和中原地区隔绝,对内交通四通八达,有利于通商往来对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开关拒敌,别国却难入秦境内,而秦朝西南的土著文化较低,可以任意吸收吞并。战国纷争,以统一为念,然身处外围的秦国着重长久之计,比较中原诸国占据优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躬耕自守,免除像中央诸国被阴谋伎俩纠纷影响。正是因为秦国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让秦国得了经济落后的便宜。因为经济落后,才能够实现经济一元化,动员起来专一雷同。秦朝定都咸阳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在和别国征战中优势尽现。洛阳虽然开辟运河沟通,同时地处中央,又有黄河洛水为护城河,可以说地理位置也极为优越,但因为是周王室的所在地,故而无法发挥作用。
秦朝被汉朝取代,汉朝依旧利用这一独特优势使各地方拱卫京都,然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危机显现,长安虽然可以凭借函谷崤山抵御内部叛乱,但是背后的西域却是给匈奴开辟的通途,在王都危机的情况下,班骞凿空出使西域,希望团结西域各国家,一方面促进商业繁荣,更多考虑的是利用西域作为缓冲带,一定程度的减轻长安兵临城下的危机。东部的洛阳在和平年代已经开始充分发挥其中央地域的优势以及北方难得的水陆交通的发达,成为当时经济中心的北方除长安以外的一大亮点。而南方经济在楚国长时期的筚路蓝缕在战国时期已经小见成效,加上秦始皇在南部的桂林,象郡设立机构管理,南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在汉朝虽然在总量上远不能和北方相比,然远离中央集权的未开发区域让那些饱受徭役之灾的百姓开始向南部开拓。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一方面是长安遭到战乱破坏,另一方面西汉末年匈奴战火再起,为避其锋芒,加上当时盛行的五行学说,东汉建都洛阳。虽然中途遭到董卓,曹操等人的迁都,但是不论是魏晋还是北魏等北方几个相对统一的政权都建都洛阳,都是出于经济,交通,民族矛盾的考虑。而北方五户乱华,原来晋朝华族纷纷南迁,南方人口激增,同时带来先进生产力,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朝代更替给了人民充分开发南方蛮荒地区的时间和安定的环境。南方的金陵经过吴,东晋,宋齐梁陈历代开发也已经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时周围湖泊山川众多,位于长江口,无论内河航运还是海运都具备相当条件。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无疑是南方最繁华,经济最重要地区,南京地处此处,便于管理,利于控制,保证钱粮税收,有利于政局稳定。在这个时候南方经济开始起飞,北方的战乱导致经济停滞,其中虽有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类似前秦的短暂统一,但是经济遭到重创,虽然经济底子还在但是发展速度已经非常缓慢。以上这个时期称作西京一元制。
隋取代北周,继而统一全国,中国重新走上统一轨道,这个时候南方经济已经开始和北方经济并驾齐驱,在某些新兴领域已经超越北方,如种茶,养蚕,经济中心南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隋将没落以久的长安定为首都,同时在洛阳兴建大兴城,基本上在政治上有东西两京。虽然在政治上长安依旧是首都,但是在经济上面洛阳却让长安不专擅美。开凿大运河,便于控制南方,加强南北沟通,同时将洛阳作为运河中枢,充分体现洛阳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洛阳拥有长江黄河两条重要内河航运的支撑,陆路运输也相当发达,传统的经济中心重新焕发光彩。而唐中期渭河壅塞,唐朝国力衰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屡屡犯边,前后数次洗劫长安,黄巢的农民军更是占领长安达2年半,长安的经济已经遭到严重摧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德被局势的长安已经不再适合担任首都,而经济重心的东移,使得长安在交通便利和统治帝国地缘需要上失去优势。906年,朱温强迫唐朝皇帝迁都洛阳,从此长安就再也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这一时期,是一个过渡性质的东西两京制度。
唐朝中后期北方继续遭遇着内忧外患,南方偏安,在一进一退的发展中,东部和南方成为全国中心,就连少数民族都开始半游牧化,选择农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和北偏东的区域发展,西北的少数民族骚扰的历史也随着经济重心东移成为历史,先后登场的辽国,金国,蒙古都是从东北或北偏东的地区发家,而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也让中原市区最重要的北方屏障,地处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大地形区域交界的北京地位陡然提高,辽国在幽州建立南京,金和蒙古则将首都定于此。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东迁,宋朝非常不明智的单从经济因素考虑将首都定都开封,开封位置优越,没有战乱历史,地处黄河,运河流过,长江一支流蜿蜒至不远的南阳地区,就经济而言这里很好,但是位处平原,无险可守,也成为开封屡屡兵临城下的一个原因,辽国曾经达到不远处,金国更是攻陷开封。开封自北宋以后也在没有王朝定都于此。
宋朝经济重心已经彻底的定于南方,南宋偏安杭州,但是一直没有正式定为首都,称为行在。杭州不足以抵抗蒙古的强大实力最终灭亡。元朝定都北京,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首都,为了方便北京,元朝修正运河,直达北京,洛阳失去了运河的支撑,在经济上黯然失色。北京则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明朝政府是第一个从南方起兵征服北方的封建政权,可见南方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所在。苏湖熟,天下足也广为流传。明朝一开始定都金陵,这当然是一个有着优越条件的地域。但是北方游牧民族依旧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巨大威胁,分裂时期定都南京无可厚非,统一时期北方蒙古蠢蠢欲动,如果首都不在附近,以封建制度下的办事效率,北方将屡遭重创。出于保家卫国的目的以及明成祖老窝的考虑,明朝从此定都北京。清承明制,依旧定都北京。
展开全文
上一组:左宗棠:唐太宗以来维护领土功劳最大者
下一组:历史上后宫皇太后“红杏出墙”
相关信息
野史趣闻:宋朝三个皇帝为何拒绝登基

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只要能继承的人大都是拼命争夺,然而,在宋朝有三位皇帝却拒绝登基。面对如此有魔力的宝座,却不动心,这又是为何呢? 1、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

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在古装剧中经常看见女孩子的父母或者师傅会在其手臂上点一个守宫砂,砂在贞操在,一旦贞操消失那必是终身耻辱。那么这古代女子的守宫砂是真的吗? 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

传说中的易容术,一个变脸的恐怖过程

易者改变,容者容貌,所谓易容术便是改变人容貌的技术(艺术)。 在一些小说或者电影中常常有关于易容术的描写,常常是转身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里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一个人要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容貌,这是可能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却是不可能

三寸金莲的血泪史:中国古代缠足历史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至今都是一个 历史之谜 ,人们仍难理解为何要缠足。那么缠足,何时产生?又为何流传千年? 1、缠足自上至下流行 司马迁的《史记》称:临淄女子,弹弦,呫缠。其中呫缠可能指缠足,或许仅限于少数风月场所中的女性

乾隆年间一起轰动的“冤魂附体”大案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正如每部戏剧都有一个缓缓拉开的序幕,莎翁的名作《哈姆雷特》也不例外,这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的缘起,就是父亲的冤魂向哈姆雷特讲述自己被害的经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哈姆雷特搭上了自己乃至爱人的性命,才杀死了

中国盗墓史上未解的奸尸案

奸吕雉尸确实是中国盗墓史上最不能理解的一桩妖艳谜案。盗墓也叫掘冢,在汉代是一种违反人伦的不道德行为。然而,真正出现了盗墓奸事:不仅掠窃珠宝,还要奸尸。真是丧尽天良啊! 刘邦的老婆吕雉遭赤眉军辱尸体一事,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

揭秘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

乾隆年间借尸还魂案惊动纪晓岚

说起借尸还魂,很多人其实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因为很多人其实没有亲眼见过,不过,这样的事件确实是在历史上真真实实的发生过。清代文人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了一则离奇的借尸还魂案,案件的主审官为他的父亲,而同时期的另一著名

揭秘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终去向

一、匈奴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

为何历代帝王都不将国都设在南方?

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城一般是有山有水,易守难攻,有险可守是很重要的,例如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应天(今南京)建都,就是认为应天有长江天险,历来都是北方游牧部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擅长骑兵,南方大山,大河,多不宜攻克,并且皇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