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彼得大帝是如何让沙皇俄国走向强盛的?

时间:2022-09-05 分类: 世界历史 查看: 166

战争,生于1672年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决心将俄国引向西化道路的第一人,年轻的彼得高大魁伟、气度非凡,表现出无穷的精力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军事问题有着强烈兴趣的他,甚至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微型军队,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他的帝国近卫军。
1、彼得一世改革:沙皇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从一开始,彼得就坚决要求自己的亲属从底层做起,凭借个人功绩而非世袭特权晋升至社会顶层,令人惊叹的是,甚至他自己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彼得痴迷于机械,对技术的求知欲促使他成为莫斯科一小块外国人聚居区的常客,在那里,他时常拜访来自欧洲的技术人员和商人,不仅向外国人学习技术,还和他们一起狂饮作乐,而他酗酒的习性很快便成为了传奇,与此同时,他也初次接触到了船只,对航海的热情贯穿他的一生,俄国海军的创立也是他的功劳。
彼得大帝兼具对西方,尤其是西方军事技术的浓厚兴趣与对俄国东方传统的强烈反感,1697年,彼得大帝踏上了一次大范围的欧洲之旅,虽然贵为举世公认的俄国统治者,他却坚持在出行时隐瞒身份,这场旅行的大部分时间,彼得都用来全身心地感受欧式生活,他甚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在一家荷兰造船厂当工人。
1698年,不受管束的俄国近卫骑兵(streltsy)起义,彼得闻讯后中断了欧洲之旅,他虽然立即动身返回莫斯科,却未能镇压这场起义,尽管如此,彼得向起义的近卫骑兵施以严酷的打击报复,见证了他们的彻底覆灭,沙皇彼得丝毫不手下留情,经常参与实施骇人听闻的恐怖刑罚,还亲自处决不忠的近卫兵。
2、沙皇俄国对土耳其战争
为对抗土耳其人(Turks)的作战计划寻求支持,是彼得西方之旅的原因之一,当时,黑海(the Black Sea)及其北部沿岸处在土耳其人及其同盟克里米亚鞑靼人(Crimean Tartars)的控制之下。1695年,彼得展开对土耳其人的进攻,袭击了位于顿河(the Don River)河口的亚速(Azov)城堡,由于土耳其人可以轻易经由海路为亚速提供补给,彼得的围城行动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然而,沙皇彼得攻占亚速城堡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意识到拥有强大的海军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同年冬季,彼得在顿河上建立了一支小型舰队,1696年春季,他再次向亚速发动进攻,这支小型舰队成功封锁了亚速,从而切断了土耳其人对守备部队的补给,不到两个月,俄国军队便攻克了亚速。
3、沙皇俄国北方扩张:大北方战争
彼得的一生从未停止扩张俄国疆界,并不惜为此向盘踞在南部的土耳其人开战,尽管如此,在其统治期间,俄国一直将军事行动的重心放在北方,彼得向控制那里的波罗的海霸主瑞典下了战书。
经过数年协商,彼得与萨克森(Saxony)、丹麦和波兰签订同盟协议,共同对付瑞典,1700年,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一年,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北方战争”(the Great Northern War),或第二次北方战争。
瑞典国土辽阔,呈不规则状延伸,拥有的资源不足以保卫其领土完整,加之新国王查理十二世(Charles XII,1682—1718)年仅十八岁,彼得向瑞典发动攻击似乎颇为合理。此外,彼得急切想要打通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以便为与西方交流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然而,查理十二世在实践中展现的军事天赋让俄国很快深陷困境。
战争刚爆发,查理十二世便迅速击败丹麦,继而把矛头对准俄国,1700年年末,他在纳瓦尔战役(the Battle of Narva)中大败俄国军队,令俄国万分庆幸的是,查理十二世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转而进攻波兰,这一间隙让彼得有机会重建溃败的军队。
整顿后的俄国军队战斗力处于瑞典军队之上,取得了数场著名战役的胜利,并最终在1704年占领了纳瓦尔(Narva),早在一年以前,彼得就着手在涅瓦河注入芬兰湾(the Gulf of Finland)的入海口处修建一座新首都,他准备将新都命名为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虽然那里沼泽遍布,充满瘴疠之气,且过分靠近外敌,处境危殆,但因其能够赋予俄国通向欧洲的水路通道,开创一扇“西方之窗”,彼得坚持认为这一地点是建造新都的绝佳位置。
然而,大北方战争远不会就此结束,查理十二世击败了萨克森—波兰联军(Saxon-Polish force),于1708年入侵俄国,然而,瑞典军队行至乌克兰便陷入困境,1709年夏季,沙皇彼得率领一支庞大的俄国军队在波尔塔瓦会战(the Battle of Poltava)中大败瑞典,为了避免被俘,查理随后逃往土耳其。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俄国军队在取得这场伟大的胜利之后,紧接着遭遇了一场极不光彩的失败,1710年,一直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向俄国宣战,彼得迅速率领军队与土耳其人作战,却于1711年被围困在普鲁特河畔(the Pruth River),彼得迫于压力做出让步,所幸的是,土耳其人只要求归还亚速并保证查理十二世安全返回瑞典。
大北方战争持续数年,俄国在波罗的海地区进一步获得利益,1718年,查理十二世去世,俄国对瑞典统治构成一系列威胁,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俄国在《尼斯塔德条约》 (the Treaty of Nystadt)中获得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印格利亚(Ingria)和卡累利阿(Karelia)等波罗的海地区的领土,至此确立了“西方之窗”的地位,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俄国宣布成为帝国,俄国议会同时为彼得加冕,并授予他“彼得大帝”的称号。
展开全文
上一组:揭秘古代埃及的美发术
下一组:古代欧洲男人放荡标准是什么?
相关信息
英国皇室为什么能延续千年而屹立不倒

平静舒缓的泰晤士河是一条忙碌的水道,不时有游轮和驳船驶过。关于泰晤士河的航行,有一条已经执行近800年的规定。1215年签署的英格兰《大宪章》(MagnaCarta)第33条规定:泰晤士河以及英格兰

百年诺贝尔奖用之不竭的秘密,投资功不可没

据说,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从1901年至今的112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诺贝尔奖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发放,要归功于投资理财。 1、3100万瑞郎增值

日本为何不学韩国废除汉字?

日本也试过,但最后还是决定保留。日本历史上,由于长期使用汉语文,大量的汉语词汇进入日语,如《角川国语词典》所收录的60218个日语词汇中,据统计,汉语借词多达33143个,占词汇总数的55%。 由于汉字在日本的长期使用及其深远影响,即使假名创

近现代史上已经消失的14个国家

1、琉球 全称为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东亚琉球群岛的国家。自古以来,琉球就不断向中国称臣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实际上吞并了琉球王国。1879年,日本在琉球群岛设冲绳县,并将琉球国王强制迁移到东

揭秘:希特勒为何终生不敢吃肉?

希特勒在历史上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用他那极具蛊惑力的言论,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在他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从不吃肉。究竟是何原因使这个杀人狂魔不敢吃肉呢? 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他吃的每顿饭都要

二战日本七大师团的战斗力及覆亡

仔细研究近代日本战争史,可发现不同部队、不同地域兵员的军风和精神面貌也不尽相同。以日军基本战斗单位师团而论,熟悉内情的人可以从序列番号中大致判别其战斗力水平。日本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1888

历史上美国曾七次帮中国渡过难关

1、帮助中国培养人才 清朝末年,中国眼看就要灭亡。美国看到,中国的衰弱只是因为科学知识的缺乏,于是替中国人培养科学人才。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留学生万里蹈海赴花旗,美国替中国培养了这些科学人才。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替中国

世界上62个国家名称的历史由来

1、日本 公元 7 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公元 607 年 (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 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 天子。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 世纪70年代

42公里又195米的马拉松的由来

历届奥运会上都有一项叫马拉松的比赛项目,马拉松的规定的距离为42公里又195米,为什么规定这样的距离?马拉松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原来这是根据古代希波战争中的一次著名会战马拉松会战来的。 波斯帝国起源于西亚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在古代亚述和

千古谜题:为何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

熟悉古希腊的人们都知道,希腊是一个充满浪漫哲思的国家,所以出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可是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古希腊的雕塑都是不穿衣服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因为穿衣服不好雕刻吗? 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掷铁饼者》,显示了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