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名人 » 正文

庞石帚 [公元1895年-1964年,蜀中五老七贤]

446次  2020-08-24  分类 : 重庆 綦江区  评论(0)
庞石帚(1895-1964年),名俊,祖籍重庆市綦江县人。其父名德仲,原在农村务农,因为生活贫困,辗转流徒到成都市作厨工。庞石帚1895年9月出生于成都,少年时因无兄弟,为父母所钟爱。开始读私塾,后又上小学,又升入商业学堂学习,17岁时,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庞石帚辍学后,在其姐姐萧氏家教授外甥萧坚士读书,作塾师。20岁时,父亲去世,家庭愈贫困。他一次因病就医,结识了名医沈绍九,沈很赏识他的才能,便请他到沈家教专馆。
1919年,庞石帚24岁时,以诗投献荣县赵尧生,赵极为推赏,即写信向华阳林山腴(思进)推荐。当时林山腴任华阳县立中学(即今成都三中)校长,即聘庞石帚任教于华阳县立中学。1920年,张重民(铮)又聘庞石帚任教成属联立中学(即今成都石宝中学)。1924年,向仙樵(楚)(荣县赵尧生的弟子)又推荐庞石帚为成都高等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前身)教授。从此以后,庞石帚就一直执教于大学,历任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华西协合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光华(后改为成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当时,教师生活极为艰苦,他不得不兼教中学。他先后兼教过华阳中学、成属联立中学、成都县立中学(即今成都七中)、私立树德中学(即今成都九中)。庞石帚奋起寒微,洁身浊世,解放前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他杰出的才能,高尚的品德,为他所教过的大、中学学生所共尊仰推服。
解放后,庞石帚仍在四川大学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指导研究生。1951年夏至1952年春,在重庆西南革大办的高等学校教师研究班学习。当时他已年近60岁,但认真听报告、学习文件、作笔记,加强自我思想改造。返四川大学后,仍任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培养研究生,对教学科研十分负责。
庞石帚任教四川大学中文系,担任中国文学史、文选、诗选、词选等课程,而教中国文学批评为最火。他教此课,以刘彦和(勰)的《文心雕龙》、章太炎(炳麟)的《国故论衡》(上、下卷)为教材。他曾撰写《国故论衡疏证》,不仅对于章太炎原著所涉及的经子文史以及佛典、域外之书,一一为之寻根究柢,辨别是非;而且对章书的字词章句,无不沿波讨原,理解冰释,是罕见的博大精深的著作。他讲述《文心雕龙》、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特别是他常常联系到唐宋以后诗文评论和刘书的关系,进行论述,广收博览。他讲专家诗,以杜甫、苏轼两家集子为教,所写讲稿已在《草堂》(1981年第2期)等刊物上发表。庞石帚于1963年开始撰写《养晴室笔记》3卷,完稿后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观点正确、文辞优美,发人深省,要言不烦诸特点,出版后参加香港书展,不仅国内学人交口赞誉,而且港台及国外学者亦极为重视。他所作的诗词,箧笥中存稿累积,其学生整理为《养晴室诗录》和《养晴室词录》。
庞石帚教导学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在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成华大学先后教授过的学生,均无不有所树立。他在四川大学教授过的学生屈守元,毕业后创办了成华大学中文系,后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的最后一名研究生项楚,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对于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出版有《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等多种专著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庞石帚拥护共产党,热爱新中国。1956年,他经武汉到北京参加中国文学史讨论会,写了一组纪行的诗。《武汉长江大桥》诗云:“苍茫葭水无波,九轨徐看挂车慧过。后世岂知天堑险,古人空说驾鼋鼍。”(自注:“桥基已可见,喜纪”。)《抵京》诗云:“铜驼荆棘痛骚除,阊阖晴开气象殊。我与刘郎心事别,玄都今日胜仙都。”(自注:“余以一九三四年旅旧京,今二十二年矣,气象一新,为之神往久之。”)其爱国之忱,振奋之志,在这些作品里充分表现了出来。
庞石帚于1964年12月因肺原性心脏病逝世。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48828

相关推荐:

---

标签:綦江区人物   

<< 上一篇 下一篇 >>

Powered By 云名人资料网   
云名人资料网分享世界名人资料,全国著名人物介绍,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历史事件,珍贵历史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