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名人 » 正文

李希果 [公元1911年-1964年]

634次  2020-08-24  分类 : 广东 阳江市  评论(0)
李希果(1911-1964年),岗尾乡隆岗村人,出生名门家庭。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阳春县中学和广州市培英、大中、兴华等中学。1935年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上海沦陷,返回家乡。
在上海读书期间,希果深刻地体会到:上海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是资本家的天堂,工农群众的地狱,还亲眼看到国民党 派残酷杀害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学生,活生生的事实激发他爱国主义热情,使他投身抗日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
1937年冬,希果从上海回到县立中学任教,担任语文、英语、音乐等课程。其时,他参加了广东省青年群众文化研究社阳春分社,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9年9月,由林举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负责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根据形势需要他在学生中组织歌咏队,创作、教唱抗日歌曲,《咬紧牙关战到底》(即《游击队之歌》)、《征人苦战未曾归》、《拜别你这老人家》等歌,是他当时的代表作。他还指导排演抗日救亡话剧,利用星期天和假日带领宣传队到县内各圩场、村庄宣传演出。并以宣传队长之职,率领战时文艺宣传队到南路的电白、吴川、茂名、化州等县城、圩镇巡回演出,行程千里,获得广东省七区专员张炎的好评。
根据中共阳春党组织分工,他长期从事-工作,先后担任县立中学训育主任、瑞云中学校长,兼任国民党阳春县党部秘书和《云灵报》。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在文化教育界享有声誉。
希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十年间,以县立中学为阵地,积极开展新音乐运动,用歌声教育青年学生、激励人民。他能作词、谱曲,还善于演奏,运用阳春方言以“竞能”的笔名创作了《云灵岭》、《人民的儿女胜利回家乡》、《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等新音乐三十多首。解放战争年代,他为阳春县立中学谱写了一首充满热情、鼓舞青年学生奋勇向前的校歌,歌词是:“春中!春中!是阳春新文化的开路先锋,像航海的南针,指出了时代的路向。我们这年轻的一群,今天在这里受新文化的养育,明天要把成果散播到农村,使僻静的阳春,发出新生的跳跃,同学们!启蒙的工作已落在我们的肩膀,时代再不容许我们懒惰、颓唐。我们要活泼、紧张、伟大、坚强,向建设新中国的长途前进!”他热情辛勤地工作,培养了一批造诣较深的音乐人才,使阳春大地传遍了抗日、民主、自由的歌声,并为开拓阳春新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希果精通世界语,是世界语言学会会员,结合阳春地方语言,写出了《阳春方言拉丁化拼音方案》一书,向部分教师、学生讲授,惜未刊行。1948年春,组织县内五间中等学校进步教师12人,借辅导学习世界语,传播民主、进步思想。
1949年10月22日,阳春解放,希果出任阳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中共阳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人民政府秘书科主任秘书、教育科长和县立中学校长等职。1951年调华南党校学习,结束后调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粤中地区税务局任职。1952年调粤西地区税务局工作。
1952年7月2日,被粤西区办事处党总支部委员会,以“混进党内的内奸与阶级异己分子”论处,开除公职、开除党籍。1954年被粤西区人事处遣送回乡劳动。1956年2月,被安排到电白县第一中学任教师。1958年5月19日,又被遣送返乡劳动,先后曾在街道副业队打麻绳、编草鞋、搓纸条,还到山上砍柴卖,在街边摆摊档代人写书信等,以微薄收入度日。1962年9月,由中共阳春县委书记马如杰指令安排他到三甲中学任教师。1964年1月13日在“小四清”运动中,含冤 身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经中共湛江专区-委员会复查批准,湛江地区税务局于1983年5月23日宣布撤销对希果党内和行政两项处分,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对遗属给予抚恤。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46979

相关推荐: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条)
  •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登录后可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云名人资料网   
云名人资料网分享世界名人资料,全国著名人物介绍,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历史事件,珍贵历史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