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名人 » 正文

王沈 [?-266年,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史学家]

270次  2020-08-24  分类 : 山西 太原市 晋代 评论(0)
王沈(?—266年),字处道,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史学家。司空王昶之侄,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太原晋阳人。其父早死,由叔叔王昶抚养。能写文章,大将军曹爽聘为秘书(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249年,曹爽被司马懿杀害,王沈被免职,不久又起用为侍中。与荀顗、阮籍同撰《魏书》44卷。高贵乡公曹髦好学,称王沈为文籍先生。260年,曹髦打算消灭司马家族,召王沈、王经、王业共商此事,王沈与王业竟密告司马昭。结果曹髦被杀,王沈因功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户。入晋后出任尚书加散骑常侍,不久去世。追封为郡公。著有《王处道集》5卷,又称《王沈集》,已佚。《全晋文》辑其文14篇。
早年经历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祖父王柔是汉时匈奴中郎将,父亲王机是魏东郡太守。王沈少年失去父母,为叔父司空王昶所收养,侍奉叔父和父亲一样,尽心侍奉继母与寡嫂,以孝义著称。好读书,善写文章。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多次迁升至中书门下侍郎。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因为王沈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职。后来又被起用治书侍御史,转为秘书监。
临危卖主
正元年间,迁为散骑常侍、侍中,掌管著作。与荀顗、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多为当权者隐讳,不如陈寿著《三国志》那样直写实录。当时魏帝曹髦好学有文才,多次请王沈及裴秀到东堂一起讲解谈论学问,切磋文章,把王沈叫文籍先生,把裴秀叫儒林文人。
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于公元260年(甘露五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王沈、王经、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王经劝阻,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这样就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之后,曹髦被弑,王经也被杀害,王沈却因此立功,被封为安平侯,食邑二千户。王沈不忠于主上,很为舆论所指责。
出任地方
不久王沈迁为尚书,出任监察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到镇之后,即下教民之令说:“自古圣贤乐于听到非议的言论,倾听下人舆论,因为割草打柴的人,他们的言论有可以录用的地方,砍柴的人也可谈出治国之道。到镇之后,未能听到逆耳的话,可能是我未说明虚心接受意见的诚意,因此让想要说话的人心存疑虑。现宣布:下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如果能从乡野平民中推荐出贤明聪达的人士,从州国各地揭露斥逐奸佞的人,陈述长吏的优劣,诉说百姓的疾苦,兴利除害,改进政治举措,效果明显者,赏谷五百斛。如果进言在某一方面深有至理,能直指刺史得失,朝政宽猛,让为政刚柔恰到好处的人,赏谷千斛。如果担心我言而无信,我可以对皎日发誓。”
主簿陈广钦、褚磓提出异议说:“拜读您的教令,为之感叹。刺史谨慎谦恭,早晚得不到休息,谈到逆耳的话,我们认为上有所好,下无不应。目前身边的人没有尽力规劝的言辞,远处的人没有规戒的言论,实在是为政的得失尚未显露。今如颁发教令,以示奖赏,恐怕拘谨正直的人士怕受赏而不愿进言;贪财的人为了求利而妄加举动。如果进言不当,当然不能乱赏,那么不了解真情的人不知道进言是否得当,只见到有进言却不用,会认为是奖赏是虚设而不在进言,我以为下达教令的事可缓一步。”
王沈又告诫说:“德行浅薄而地位崇高,功劳轻微而俸禄厚重,这是贪婪的人所追求的,也是君子所不愿接受的。如果向刺史陈述至理的言论,为本州兴利除害,使被幽蔽的贤人得到显扬,像祝鱼它那样的奸佞的人得到罢黜,立德于民,受到应得的奖赏,这是君子应有的节操,怎么会有话不说呢!能够直言至理的言论,这是忠诚;向一州百姓施给恩惠,这是仁德;大功告成而谢绝奖赏,这是廉洁。兼有这三种行为的人,是明智的,为何胸怀治国大道而让邦国迷乱呢!”褚磓又申辩说:“尧、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谏,是因为他们坦诚之心人尽皆知。冰与炭火不会说话,人们都知道冰冷炭热,因为它们有冷热的本质在。为政者如喜好忠言直谏,像冰炭那样质直自然,那么忠直的大臣会济济盈庭,逆耳的言论会不求自到。如果德行不足以比尧舜,明智不足以比周公,质不同于冰炭,虽然悬有重赏,也不能得到忠谏之言。昔日魏绛有通好戎狄的功劳,受到晋君赏赐的女乐;管仲有使齐称霸的功勋,齐桓公用上卿之对待他礼,功勋显著,然后随之以赏赐。未曾听闻有设重赏用来等待谏臣,悬挂谷帛用来求得尽言的道理。”王沈无法驳倒褚磓的观点,也就听从了褚磓的意见。
移风易俗
王沈探讨善政,整理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及各种举措,择其善者而施行。又告诫官民说:“不使年轻人学习先王之教,而期政治教化日益兴隆,是不可能的。文武并用,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道。当今风俗教化衰败,不能不革除其弊端。改革时俗的关键,在于兴办学校鼓励学习。昔日原伯鲁不喜学习,闵马父预知他必然灭亡。将吏子弟养尊处优,若不接受教育,必然终日游玩嬉戏,毁伤风俗。”于是九郡之士都乐于道德教化,风俗为之改变。后迁为征虏将军、持节、都督江北诸军事。司马昭建立五等爵位后,封博陵侯,位置相当二等封国。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三路出兵攻灭蜀汉,孙吴大举出兵,张声势以援蜀,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调遣有方,吴军知其有备而退却。转为镇南将军。
开晋元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即王位,拜王沈为御史大夫,兼尚书令,加给事中。王沈因有才有望,显名当世,因而晋朝创业的大事,羊祜、荀勖、裴秀、贾充等人都与王沈谋划商量。
同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王沈因有开国之勋,转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统领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坚决辞让不受,改封为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司马炎打算把朝政托付给他,
泰始二年(266年),王沈去世。司马炎穿孝服哀悼,赐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钱三十万、布百匹、葬田一顷,谥号为元。第二年,武帝追思王沈的功勋,下诏说:“表扬过去的行为,是为了崇尚贤者,为后人树立榜样,慎重对待死者而不忘前人之功,则会民德淳厚教化兴隆,已故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博陵元公王沈,行循礼而居身正,心思清廉而纯粹,胸怀经纶典籍,才识博通。入居侍中纳言之位,出掌监牧方岳之任,献谋略于朝廷,宣德威于州郡。立国后设官爵,首登公辅之位,统领朝中大事,出负朝廷使命,有护卫辅佐国家之大功。现赠王沈为司空公,以推崇平生,使身没而名不朽。又生前因辅助之功,当受郡公之封,恳切辞让,嘉奖其辞让之德,不改其志,可以郡公官品送葬。王沈平素清俭,不营产业。可使所领士兵作屋五间。”子王浚嗣爵,后王沈夫人荀氏死,准备合葬,见王沈棺木已腐朽,又赐棺木一副。咸宁年间,又追封王沈为郡公。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36627

相关推荐: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条)
  •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登录后可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云名人资料网   
云名人资料网分享世界名人资料,全国著名人物介绍,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历史事件,珍贵历史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