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名人 » 正文

闵损 [公元前536年-前487年,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子,孔门七十二贤]

307次  2020-08-24  分类 : 安徽 宿州 春秋战国 评论(0)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蹇,以字广为人知。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 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 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鲁国要役使民众翻修仓库,闵损说,修理一下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大翻修呢?孔子得知此事,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在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闵损也处处表现出成熟和世故来。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与颜回相似,十分恭谨敬师。他有机会常伴孔子左右,从来都是“訚訚如也”,始终保持恭敬正直的姿态、做法,仅此一点,就深得孔子及同门学子的称誉和信赖。
作为孔门重要弟子,闵损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由于独特的 经历与社会地位,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富有特点的思想、行为方式:第一,孝行超群。在孔子门生中,问孝和孝行突出的大有人在,但赢得孔子称赞的,却只有闵损一人。这是很有根据的。闵损丧母后,其父又娶一妻,并生了两个弟弟,继母渐渐对他不好起来。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闵损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他父亲不了解真情,因此便常鞭打他。后来,他父亲终于得知继母-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这时,闵损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并且还对父母、昆弟极尽孝顺、友爱之情,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孔子也说:“孝哉闵子蹇!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先进》)。第二,德行突出。有一个时期,晋国、楚国想以高官厚禄,诱使闵损去干有损仁德的事,被他断然拒绝。此事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孔子后来在总结其得意门生的特长时,曾将他与以德行名世的颜渊相提并论,说:“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先进》)。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他的道德修养是很高的。第三,物欲寡少。闵损在修身养性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减少,当“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时,也就“视之如坛土矣”(《韩诗外传》卷二)。同时,仕途观念也淡薄起来。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他断然谢绝,并说,要是再来找我,我就躲到别的地方去(参见《雍也》)。
闵损的思想品行,对后世有过许多影响,而以“孝行”最大。唐代的《初学记》卷十七中说:“闵损与曾参,门徒中最有孝称,今言孝,莫不本之曾、闵”。正因为如此,历代王朝在提倡忠孝、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时,总是把闵损的地位抬得很高。东汉明帝十五年东巡狩,就曾在祭祀孔子的同时,祭祀过闵损等孔门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闵损被追赠为“费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追赠为“琅琊公”。不久,又改为“费公”。有关他的孝行的故事,至今在民间还有流传。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19511

相关推荐: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条)
  • 相关文章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登录后可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云名人资料网   
云名人资料网分享世界名人资料,全国著名人物介绍,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历史事件,珍贵历史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