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垣(1887年—1967年3月12日),字笠云,后改辟疆,别号展庵,因故乡近方湖,晚年自号方湖,江西彭泽黄岭乡老屋湾汪村人,近代目录学家、藏书家。
1908年入北京京师大学堂,1912年毕业,1918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授,与胡小石、陈中凡并称南京大学中文系“三老”。其间曾任- 委员、国史馆纂修。
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述评》,均为近代诗学的重要著作。又《- 小说》为收- 小说之重要之作,贵在校订和考释。其诗作辑有《方湖类稿》,其他论著还有《目录学研究》、《汉魏六朝目录考略》等,近出《汪辟疆文集》。
汪国垣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汪际虞,以光绪丁酉科拔贡,戊戌朝考二等,分发河南,曾任泌阳商城知县。1898年汪国垣随父游宦河南,1904年考入河南客籍高等学校。毕业后经河南提学使孔祥霖主考录取,于1908年保送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专攻中国文史,大学藏书甚富,且多秘本。与胡先骕等人并称“太学十君”。
1912年毕业后一度客居上海,得识邵力子、于右任、叶楚伧、苏曼殊等,并加入中山先生的同盟会。1915年因因父丧返乡。在家守孝三年,期间专心研读家藏书籍,为研究国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18年任南昌第二中国文教员,1922年应熊育扬之请任新成立的江西心远大学文科主任兼文学系教授,并得识余仲詹、朱希祖、陈际唐、王晓湘、王礼锡等宿学名流。1925年应章士钊之约,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1925年后兼任江西通志局纂修。1927年后改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副教授,授“目录学”、“读书指导”以及“各类文体习作”等课程,深为同系师生所推重。虽校名四易,始终教授该校,达三十八年之久。当时名教授,如黄季刚、汪旭初、王伯沆、陈汉章、楼光来、胡小石等先生皆与之友善,课余诗酒唱酬为乐。
抗战军兴,后随校西迁重庆。1939─1946年曾兼任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1926年至1948年曾一度因于右任推荐兼任监察局监察委员二年,国史馆纂修八月,但从未间断大学教学。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易名为南京大学,留校任教。1954年,患高血压中风右肢瘫痪,行动艰难,多方诊治,渐趋好转。病后坚持左手书字,匀秀均观。并带研究生在家讲课。但病情时有反复,终以脑血栓形成症不治,于1967年3月12日逝世(农历丙午年二月二十一日)。距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冬月初三日,享年八十。葬于南京雨花台望江坡公墓。其入室弟子如程千帆、沈祖棻、潘慈光、涂允铣诸君,均为当代学者、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