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名人 » 正文

吴火炉 [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246次  2020-08-24  分类 : 福建 泉州市  评论(0)
吴火炉,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优秀企业领导人。
为晋江引进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吴火炉花了四年时间与宝洁公司进行谈判,从此亲亲“与世界接轨”的梦开始“落地生根”。
此后,参与果冻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参与海苔行业标准的起草,他带领的亲亲在国内同行中处处显示大腕风范。他创立的这家企业从1998年就开始改制,2002年通过验收,但他毅然放弃上市!A人物·创业故事做拉面到牵手500强起起落落的曲线造富,似乎每个企业家都是大同小异。然而在细细品味每个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时,却给予我们不同方向的思想撞击,不同深度的思考空间。吴火炉的故事也不例外。他的故事,让大部分平凡的人领略无法亲眼目睹的“风景”。采访时,这位15岁开始谋生的企业家,向记者讲述了他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故事。
第一个吃“洋螃蟹”去年4月的一天,晋江五里工业园区。
身材魁梧,穿着一身灰黑色西服的吴火炉,神采奕奕站在话筒前,郑重宣布亲亲与宝洁公司的合作项目正式投产。当时,晋江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出席了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庆典。这是宝洁公司的中国第一家“品客”薯片生产基地,也是晋江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吴火炉花了四年时间,终于在亲亲工业园内种下了这粒“与世界接轨”的种子。
而此前的四年,亲亲与宝洁的合作留给了人们不少想像空间。从2001年开始,“品客”选“中国郎”进行了两-筛选,“7选3,3选1”,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亲亲身上。紧接着,亲亲大兴土木,为“品客”建厂房,引进设备,聘请工人,宝洁的“品客中国路线”开始一步步实施,联姻似乎已没有了悬念。但是,不久后,有媒体突然传出“该项目可能告吹”,亲亲与宝洁的工作人员又都守口如瓶,使得外界各种猜疑顿生。
这样的猜疑一直到吴火炉宣布“品客”项目正式投产才算消失,吴火炉就这样不声不响地成了晋江第一个吃“洋螃蟹”的人。
15岁开始谋生,吴火炉称自己小学都没毕业,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不仅谈吐文雅,还能偶尔说几句英语,像个“海归”。这位在亲亲员工心目中极具个人魅力的老板,他的过去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6分”与“3万”的故事15岁开始到办工厂之前,吴火炉主要与父母亲在家里做“手工拉面”养家糊口。
当时,一斤面线才赚6分钱加工费,但几年下来,他就有了3万块钱的资金积累,拼出了人生“第一桶金”。“6分钱”与“3万元”,这数据的差距,很难让人想像当年的吴火炉是怎样赚取的,又是如何积累起来的,所以,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
“1985年,我已经23岁了,筹集5万块钱决定办一家面粉厂。办厂得有机器,而面粉机要到安徽五河县去买,当时银行不像现在那么方便,买机器得带现金去,所以我用一个黑色皮包,装了一包厚厚的钱(当时还没有面值100元的人民币),一个人跑去安徽五河县,再把机器运回来。那时,身上带着那么多钱,挺害怕的,一旦被抢了,不是白白辛苦了好几年。但我还是做了,也做起来了。”谈起1985年办梧埭面粉厂时,吴火炉感触颇深。“有不怕犯错误的冒险精神,敢于大胆进行创造的设想,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套缜密的检验流程,这是现代企业不断兴旺发达的秘诀之一。”后来他说的这句话,成了亲亲员工们的名言。这句话或许是他创业经历的感悟。
冷静面对生存危机1991年,“亲亲”这个品牌诞生,但同一年,他面临了企业“生与死”的考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有人开始做膨化食品,我们面粉厂给他们供应原料,记得当时新加坡人到厦门投资,生产虾条,卖得很不错,所以就有了做虾条的想法,于是就创办了亲亲食品有限公司。但是,当时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企业差点夭折了。”第一批“亲亲虾条”卖出去后,货款却收不回来,这使吴火炉几乎陷入了绝境。春节就到了,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原料款无法支付,怎么办?“那段日子是最难受的,后来,就在春节前五天,我向朋友借了5万元,先把工资发了,让员工安心回家过年,原料款跟供应商协商先欠着,就这样先挺了过来。”这件事后,他显得更加理性与冷静。春节一过,他马上组织员工对产品质量、包装,以及销售方案等进行改进,仅用了半年时间的准备,“亲亲虾条”再次推向市场。这一次,他成功了,“亲亲虾条”一炮打响,红遍大江南北。
第二年,他马上在辽宁抚顺建起第一家分厂,接着每年建一家分厂,在全国各地一共建了六家分厂。亲亲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B人物·印象冒险主义推崇者出生在晋江安海的一个小村子里,祖辈父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吴火炉从小就习惯吃苦。然而,贫穷与简单的农村生活并未让他随着规律的齿轮旋转,去追随这种千年不变的轨迹,反而铸造了他勤劳又敢拼的特性。
15岁开始,他随父母一起加工“手工面线”。他向记者描述了那时的一个冬天的早晨:凌晨3点左右,在温暖的被窝里被父母叫醒,屋外是呼啸的寒风,黑漆漆一片。为了和面,他脱去外套,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在微弱的灯光下,用刺骨的冷水和着面粉,一遍遍地搓着,使之变成面团,接着再切成面条,拉成面线。
就这样在完全手工的情况下,他一天要加工100多斤的面线。
终于太阳出来了,他又得把加工好的面线拿到楼顶晒,晒干后才能挑出去卖。
几年来,起早摸黑,他用汗水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费用,并积累下数万元创业原始资金。
这种“滴水成河”般的资金积累,并没有让吴火炉“守财奴”般守卫着这些血汗钱,相反,他竟然几天之内把这些钱花完了!1985年,仅23岁的吴火炉,带着一包厚厚的人民币,只身北上,几天之后,在乡亲们诧异的目光中带回了一台面粉机。23岁,在那些叔婶们的眼里,他还不过是个“毛头小子”,他也称自己当时连普通话都说得“吞吞吐吐”。
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重大决策。然而,那段去安徽五河县买机器像梦一般的经历,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巨大变化。安徽归来,他又筹集2万块,办起村里第一家面粉厂。随后的三年,他的面粉厂增加到三家。
“做人要有不怕犯错误的冒险精神”,吴火炉常常在他的员工面前说这样的话,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真谛。

来源:云名人资料网 欢迎分享!+收藏本文

本文链接:https://www.cloudtibet.com/info/14086

相关推荐:

---

<< 上一篇 下一篇 >>

Powered By 云名人资料网   
云名人资料网分享世界名人资料,全国著名人物介绍,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著名历史事件,珍贵历史图片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