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钟(1732~1822)字弘升,回族,清代海丰县(今庆云)后庄科村人,八极拳创始人。《吴氏家谱》记载,吴氏祖籍安徽歙县,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高祖吴荣特授河间府沧州盐运分司迁至河北沧州,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吴氏第六代吴师孟落户后庄科村。
吴钟为吴师孟曾孙,祖父吴玉书、父亲吴天顺都擅长武术、身手不凡。吴钟天性聪颖,发蒙即可过目成诵,自幼练习武术。吴天顺量才施教,悉心传授武学,吴钟武艺精进。乾隆十年(1745年),吴钟师从马胜标,精心学艺十二年,技艺大进,得太祖三十二式、少林刀法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马胜标病逝,吴钟张贴求师。一对武艺高强的呆叟夫妇来到后庄科村,悉心传授技艺,吴钟潜心研习,武艺日益长进。呆叟夫妇始终不肯告知姓名,后来才知是反清复明志士,吴钟恳留为其养老送终。几年后,呆叟夫妇先后病故,吴钟遂将师父师母葬于村南。吴钟节哀继志,将多年功夫精研细练,刻意琢磨,逐渐融为一体,创出独门“八极拳”。之后,吴钟离家出游,遍访名师,访友较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吴钟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志辉大师演练气功三年,将气功融入八极拳,使八极拳更为通达高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吴钟游至陕北梭罗寨,拜武林泰斗赖魁元为师,受其真传,得-大 法,武艺日臻成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吴钟只身南游,来到福建南少林寺,持一杆大 三进三出少林寺,暗器无一着身,被寺僧和镇寺钦差官誉为“神 吴钟”,威名远震四方。此事传到京城,素以武功盖世自居的抚远大将军、恂勤郡王胤禵便召吴钟进京比武一试高低。二人切磋武艺时商定,以殳(练武用长杆)为器,殳端涂上 ,以身着 多者为败。未战几个回合,胤禵的眉间就被 所涂,竟然没有察觉,怀疑吴钟用了幻术。又改用面糊涂于殳端,二人再战,胤禵用殳-般前后左右向吴钟身上点来,吴钟用腾跳躲闪等轻身之法破之,突然用一个金鸡独立、白鹤展翅招式,将面糊再次涂在胤禵的眉间,胤禵仍然没有察觉,最终折服,于是拜吴钟为师,留其在郡王府传授自己 法,兼授御林军八极拳法。吴钟比武胜恂勤郡王胤禵,一时令全国习武者人人皆知,“南京到燕京,大 数吴钟”的美誉不胫而走。之后,吴钟对朝廷的加封官位坚辞不受,来到直隶天津咸水沽戳杆设场教徒,传播武艺,以保盐镖为生。他与武林泰斗康德力、李章、刘三闪交流技艺,换谱为表,传同一家,时有“吴钟的 、康大力的棍、刘三闪的架子天下趟,贴身靠打数李章”之说。吴钟融各家之长,加之师傅赖魁元又赠送飘摇刀法,武艺更加出神入化。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吴钟回到家乡,在后庄科村设场授艺,教练八极拳,习武者众多。吴钟之女吴蓉学父技,悟得其理,技艺独到。吴钟传艺同时,把几十年所掌握的各种拳法、器械及气功进行系统归纳、整理,采众家之长,反复提炼,融为一体,集其大成,创立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以“六开”“八招”和“-大 ”为主体架构的八极拳体系,从而使八极拳得以广泛传播,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名扬海内外。道光二年(1822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一代武学宗师吴钟无疾而终,享年91岁,葬于庆云县后庄科村吴氏祖坟。
吴钟所创八极拳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美誉,历来深受习武者的推崇和喜爱,国内外爱好者众多。200多年来,后庄科村吴氏后裔一直世守着- 和八极拳,保持着习武之风。
来源:庆云县史志办